自然,这些都是后话的后话。
高拱道:“第二件事,两广蛮族叛乱。你打算派谁去接任两广总督?”
张居正实话实说:“两广境内蛮汉混杂,本来就是个不好管的地方。再加上这些年安南国对两广虎视眈眈。两广总督的人选事关重大,我还没决定好派谁去。”
高拱道:“我向你举荐一个人!顺天府尹,殷正茂!”
张居正连连摇头:“我的肃卿兄啊!殷正茂之贪名,可谓是冠绝天下!他是带兵的文官出身。做地方官时,贪污税赋!领兵时,贪污军饷!说实话,若不是你肃卿兄护着,我早就找由头将他革职查办了!你却建议让他从正三品的顺天府尹位子上连升两级,以正二品大员的身份总督两广?”
高拱道:“没错。他领兵时,是贪污军饷,却没打过败仗!他做地方官时,是贪污税赋。可在他的治下,从未发生饥荒、民变!”
张居正连忙道:“这倒是事实。”
高拱道:“我的用人之法,一向是不怕官员贪,就怕官员不干事!殷正茂虽然贪,却很能干事。譬如此次两广平叛。你把两广总督委给一个没本事的清流言官。再给他一百万两军饷。到时候,叛乱平定不了,朝廷还要追加两百万,三百万的军饷。可如果给殷正茂一百万两,他贪了二十万,用剩下的八十万两军饷平定了叛乱。那朝廷就能省下数倍甚至十倍的军饷!”
张居正拱手道:“受教了!”
高拱道:“好了。我的两件事交待完了。”
转头,高拱意味深长的朝着贺六笑了笑:“都说是当局者迷啊。我被迫辞官之后,才想明白,负责恩科考卷糊名的是老六你!呵,你好手段啊!”
贺六与高拱相视一笑:“属下不知道高大人在说什么。”
高拱大笑道:“哈,这件事你我心知肚明。你既不愿说破,我也不会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太岳,老六这人办事老辣。你今后定然用得上。罢了,我还要赶路,先走一步!”
贺六朝着高拱作了个揖:“恭送高大人。”
(开启第十四卷《传国玉玺案》)
徐阶致仕了,高拱致仕了。内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实人李春芳接任了首辅之位。张居正的盟友陈以勤接任了次辅。
同时,隆庆帝下旨升礼部左侍郎赵贞吉入阁。赵贞吉亦是徐阶的学生,与张居正是同门师兄弟。
至于高拱的死党郭朴,在内阁之中已是孤掌难鸣。
张居正虽为阁员,一时间,权势却近似首辅。因为李春芳不管事,而陈以勤、赵贞吉又全力支持张居正的改制方略。
官场之中,上面天翻地覆,下面一定亦会发生变化。锦衣卫中,朱希孝失去了高拱这个后台,新官上任时的气焰立马消逝的无影无踪。贺六几乎在以指挥左同知兼北镇抚使的身份,统领整个锦衣卫。
这日,徐阶要出京了。他的不少门生故吏都说要来送他。他却一一拒绝,只点名两个人来给他送行,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贺六。
京城南郊。
徐阶和张居正、贺六依依惜别。徐阶身后,有整整八辆马车运送“行李”。
徐阶不是海瑞。他对银子没有什么特殊的仇恨。虽然他不像严嵩那样,出格的去贪。可官场的陋规银,他从来都是却之不恭。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何况徐阶做了四十多年的官?自然积攒了不少的家资。
徐阶朝着张居正拱了拱手:“太岳,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实现对我的承诺: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张居正动情的说道:“老师放心。学生即便是滚钉板、上刀山、下油锅,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大明的百姓人人吃的上饱饭!”
徐阶转头又叮嘱贺六:“老六。张太岳始终是个文人。有些腌臜事,他办不了。你要替他去办。”
贺六拱手道:“徐大人放心。我会尽力辅佐张阁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