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送别(一更)

锦衣镇山河 肥胖的可乐 2293 字 11个月前

(开启第十四卷《传国玉玺案》)

徐阶致仕了,高拱致仕了。内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实人李春芳接任了首辅之位。张居正的盟友陈以勤接任了次辅。

同时,隆庆帝下旨升礼部左侍郎赵贞吉入阁。赵贞吉亦是徐阶的学生,与张居正是同门师兄弟。

至于高拱的死党郭朴,在内阁之中已是孤掌难鸣。

张居正虽为阁员,一时间,权势却近似首辅。因为李春芳不管事,而陈以勤、赵贞吉又全力支持张居正的改制方略。

官场之中,上面天翻地覆,下面一定亦会发生变化。锦衣卫中,朱希孝失去了高拱这个后台,新官上任时的气焰立马消逝的无影无踪。贺六几乎在以指挥左同知兼北镇抚使的身份,统领整个锦衣卫。

这日,徐阶要出京了。他的不少门生故吏都说要来送他。他却一一拒绝,只点名两个人来给他送行,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贺六。

京城南郊。

徐阶和张居正、贺六依依惜别。徐阶身后,有整整八辆马车运送“行李”。

徐阶不是海瑞。他对银子没有什么特殊的仇恨。虽然他不像严嵩那样,出格的去贪。可官场的陋规银,他从来都是却之不恭。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何况徐阶做了四十多年的官?自然积攒了不少的家资。

徐阶朝着张居正拱了拱手:“太岳,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实现对我的承诺: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张居正动情的说道:“老师放心。学生即便是滚钉板、上刀山、下油锅,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大明的百姓人人吃的上饱饭!”

徐阶转头又叮嘱贺六:“老六。张太岳始终是个文人。有些腌臜事,他办不了。你要替他去办。”

贺六拱手道:“徐大人放心。我会尽力辅佐张阁老的。”

徐阶满意的点点头。随后,他对二人说道:“我走之后,你们先别急着回京。不出意外,一会儿高拱回乡的马车,亦会从这儿经过。你们要送送他。”

张居正道:“学生领命。”

贺六却有些不解:“送他作甚?”

徐阶笑了笑:“老六,这就是为什么,张太岳能做内阁阁员,而你,一辈子只能呆在锦衣卫。罢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希望此生我们能有再见面的一天吧。”

徐阶坐上了马车,消失在了夕阳的余晖里。他的心飞向了自己的故乡松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我来了!

过了没多久,高拱乘坐的马车果然经过此地。

高拱下了马车,有些诧异的看着张居正和贺六:“你们。。。是来给我送行的?”

张居正拱手道:“我与肃卿兄同僚已近二十载了。你回乡颐养天年,我自然该来送送。”

高拱大笑道:“太岳,还有老六。你们别是来看我笑话的吧?”

张居正摇头:“你又不是严嵩、严世藩之辈。我跟你之间,只是政见不和罢了。我们之间,只有公怨,没有私仇。”

高拱点点头:“是啊。我去了职,咱们的公怨自然也就了结了。太岳,有两件事,我还真要求你。”

张居正连忙道:“肃卿兄请说。”

高拱道:“这第一件事嘛,我希望你不要排挤工部尚书潘季驯。潘季驯虽是我任用的人,与你是政敌。可他却是治水的行家里手。一条黄河千古泛滥。他治河的这十多年,广用束水冲沙法、滚水坝分水法,让黄河两岸的百姓十年未受黄泛之苦!”

张居正道:“肃卿兄放心。潘季驯是治水的奇才。我不但不会排挤他,反而会全力支持他的治水方略。”

不得不说,高拱除了会争权,还很会用人。数百年后,华夏那些水利专业的大学生或许不知道张居正是谁,不知道高拱是谁,却一定知道潘季驯的大名!因为潘季驯发明的束水冲沙法、滚水坝分水法,一直沿用了几百年!只不过,那时的人给滚水坝分水法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