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佩孚的手握着一份把他当成头条的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怎么看都看不够。
拿着报纸对手底下人笑着说道:“为了这一天,老子等了十年!十年隐忍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晓!十年,不晚!哈哈哈!”
他麾下十一团团长张福来恭喜道:“旅长,这么些年,终于熬出头了,这下子,全国都得知道您是谁了!卑职相信,以后,您的名字会经常出现在报纸!”
吴佩孚顿生扬眉吐气之感,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北洋担任一个旅长的职务,已经足够说明他的能力,循序渐进,以曹琨对他的器重,将来在四十五岁之前,一定能够当一个师长职务!
但吴佩孚等不及了,都已经等了十年了,何在乎再等个三四年呢?
现在三十三岁的蔡锷督军云南多年,执掌一方军权,掀起滔天巨浪,搅动华云雨不宁的袁兆龙至今也不过才二十四五的年纪,更何况又冒出一个叫孙传芳他小将近十岁的家伙崭露头角。
袁世凯、冯国璋、段祺瑞、曹琨这种老级别的家伙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一帮后起之秀蠢蠢欲动,准备抢班夺权,吴佩孚感觉自己的压力很大。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吴佩孚,这将是他证明自己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风起云涌的华大地,也该有他吴佩孚一号人物!
张福来说道:“旅长,刚收到的消息,泸州之战,全线溃败,段芝贵跑了,熊祥生战死,护国军一路直奔成都,第七师也快被蔡锷打残了,张敬尧也够呛了,赵永亮在广安打的正欢,刘景元催促咱们快点解决南苑的战斗,赶去支援,看样子整个四川战役,护国军占了风。咱们接下来如何?”
吴佩孚摇摇头。“不去,也不用管,打完南苑,咱们撤!”“
啥?不管?”张福来以为自己听错了。
“老子再说一次,不去,哪儿都不去,打完南苑,咱们撤退!撤离四川!”
吴佩孚又把他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本书来自
第三百四十一章万骨枯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踩在炮火烧过的焦土,袁兆龙眼看见的是战后的废墟,满目疮痍,遍地的死尸。
“争权夺利几时休,受苦受难百姓也,唉,乱世。”
泸州之战宣布结束,以护国军的胜利而告终,一部分官兵正在打扫战场,还有一部分人马由孙德祥率领赶去支援蔡锷。
泸州之战的胜利,正式盘活全局,将护国运动掀至了高潮,带动了全国护国战争的热情,让天下人知道,袁世凯的北洋如今已是日落西山,再也不是当年平定讨袁革命的时候了。
“这人是谁?”
袁兆龙看着一副担架,担架放着一个敌军长官的尸体,面还盖着一块五色旗。
袁兆龙伸手将旗帜揭开,看见了尸体的脸,死不瞑目的眼睛仍然散射着不屈的神色,透过脸的血污,袁兆龙感觉面熟。
“这是熊祥生?他怎么死了?”袁兆龙问向抬担架的士兵。
“回校长,北洋军阵地被我军攻下之后,这位熊长官拒绝撤退,也拒绝投降,直至被包围,扔不放下手武器,孙长官多次劝降无果,只能下令击杀了他。”
听完之后,袁兆龙将国旗重新给他盖。“厚葬他,这是个孤胆英雄,可惜跟错了主子。”
对于英雄,袁兆龙也是从心底敬畏。
这种人才不能归自己所用,甚是惋惜,但这种让他敬畏欣赏的人才却为袁世凯的野心而埋单,让他感觉更是可惜……
再看一眼,被战火洗刷之后的大地,连泥土也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不远处的农田,同样是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已是被战火给摧残的不成样子,或许将来以后,农田的主人翻种农作物的时候,一锄头下去,说不定能够刨出来一两枚哑了火的炮弹呢。
军人打完仗,扛着枪扛着炮离开了,留下的创伤和损失又该由谁来负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