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万骨枯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351 字 12个月前

第三百四十一章万骨枯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踩在炮火烧过的焦土,袁兆龙眼看见的是战后的废墟,满目疮痍,遍地的死尸。

“争权夺利几时休,受苦受难百姓也,唉,乱世。”

泸州之战宣布结束,以护国军的胜利而告终,一部分官兵正在打扫战场,还有一部分人马由孙德祥率领赶去支援蔡锷。

泸州之战的胜利,正式盘活全局,将护国运动掀至了高潮,带动了全国护国战争的热情,让天下人知道,袁世凯的北洋如今已是日落西山,再也不是当年平定讨袁革命的时候了。

“这人是谁?”

袁兆龙看着一副担架,担架放着一个敌军长官的尸体,面还盖着一块五色旗。

袁兆龙伸手将旗帜揭开,看见了尸体的脸,死不瞑目的眼睛仍然散射着不屈的神色,透过脸的血污,袁兆龙感觉面熟。

“这是熊祥生?他怎么死了?”袁兆龙问向抬担架的士兵。

“回校长,北洋军阵地被我军攻下之后,这位熊长官拒绝撤退,也拒绝投降,直至被包围,扔不放下手武器,孙长官多次劝降无果,只能下令击杀了他。”

听完之后,袁兆龙将国旗重新给他盖。“厚葬他,这是个孤胆英雄,可惜跟错了主子。”

对于英雄,袁兆龙也是从心底敬畏。

这种人才不能归自己所用,甚是惋惜,但这种让他敬畏欣赏的人才却为袁世凯的野心而埋单,让他感觉更是可惜……

再看一眼,被战火洗刷之后的大地,连泥土也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不远处的农田,同样是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已是被战火给摧残的不成样子,或许将来以后,农田的主人翻种农作物的时候,一锄头下去,说不定能够刨出来一两枚哑了火的炮弹呢。

军人打完仗,扛着枪扛着炮离开了,留下的创伤和损失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看着天边欲落去的残阳,袁兆龙心感慨万千,这种乱世何时是个头呢?

时代的趋势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诉求而改变,起码现在的他不可以,强如袁世凯这等猛人都不能让这个世界随着他的脚步、他的思想去改变。

更别提,袁兆龙只是一个军阀,说的好听点,不过是一个稍微强一点点的军阀罢了,除非是等他成长到跺跺脚影响到整个国的地步,然而那一天又将会在何时呢?

泸州之战结束的同时,蔡锷的滇军也向被包围的第七师发起了反攻,熊祥生被击败了,意味着不会再有泸州援兵了,蔡锷这更放心了。

几路部队同时向第七师发起进攻,蔡锷本人更是以抱病之躯策马扬鞭,身先士卒!

滇军将士们奋勇杀敌,连战连捷!

堂堂北洋第七师竟然被兵力和武器装备均弱于己的滇军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当然,其也不乏部分士兵不愿替袁世凯卖命的思想。

袁兆龙这边战局结束,占领泸州。蔡锷这边打的有声有色,蔡锷婉拒了青年军的支援,于是乎,青年军调转枪口,直捣成都!

北洋第三师与鄂军第三师在广安胶着,谁都没能占到便宜。

南苑战役,不管怎样拼命,三团四团始终没能拼的过吴佩孚的第六旅,老辣的吴佩孚将南苑经营的固若金汤,致使护国军吃尽了苦头。

吴佩孚主导的南苑之战成了北洋军在四川战役全线溃败的一股清流。

对此,远在北京的袁世凯大为欢喜,向吴佩孚发出了嘉奖函,并且许诺,倘若吴佩孚战胜护国军,必封将军!

袁世凯欣赏、仗打的好,一时间,吴佩孚的名字响亮了起来,击败了常年占据报纸头条的蔡锷和袁兆龙,吴佩孚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报纸头条之。

报社记者们喜爱蔡锷,是因为他的潇洒风流、足智多谋,人蔡锷,马赤兔。

喜欢让袁兆龙头条,是因为每一次轰动国的大事里必然少不了他的身影,敢为天下先。

吴佩孚和他们二人相,长得不帅,年纪又大,也没有显赫的经历,显得有点默默无闻。可能也正是因为低调,偶然间成名,才会显得更有传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