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归天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919 字 12个月前

“来,让我瞧瞧咱们的皇……咳咳……”

脸毫无血色,一副病态的隆裕太后强挣扎着起身,歪靠在竖起来的枕头,看着什么都还还不懂,满门心思还想着一会儿要跟小德张出去放风筝的小皇帝,以后一辈子要在这鸟笼子里做一只飞不出去的金丝雀,心无限悲哀,忍不住又落泪。

瑾太妃见隆裕太后这副虚弱的样子,如同暴风雨海面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被海浪掀翻沉没。

瑾太妃关切道:“姐姐别想太多,皇还小,懂得不多,养好身子要紧,安心吃药,皇以后还要劳烦姐姐带大呢。”

隆裕太后摇摇头,叹气道:“妹妹不用再安慰我了,我的身体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明白,我已是油尽灯枯,黄泉路近,怕是撑不了几天了。”

瑾太妃生气道:“姐姐又在说什么胡话,听妹妹话,好好养着,明天会有一位英国医生来为姐姐瞧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隆裕太后眼睛盯在慈宁宫里那个一人多高的西洋机械落地摆钟,看着左右摇晃的摆钟。没有回答瑾太妃的话,爱抚的摸着小皇帝的脑袋。

“当人死到临头的时候,反而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人死之后又会去哪儿呢?没有人会知道。我又有些怕了,大清断送在我的手,却无力阻止,我怕见到大清朝列祖列宗,怕他们质问我为什么没保护好咱们的大清国……咳咳……”

说到激动处,隆裕太后又咳嗽了起来。

瑾太妃听着隆裕太后这番话,忍不住也是泪光涟涟,拿起手帕拭去泪珠。

“姐姐,莫要多想,人活着,得过日子,抛去这个身份不说,咱们都是女人,是女人得有个依靠,别的都不用想,只要在深宫大院里生儿育女,踏实的过好安生日子好,皇年幼,不能执掌朝政,外面的事有摄政王他们担着,亡国这种事,老祖宗凭啥怪到咱们头。”

“皇虽然不是我亲生孩儿,但多年来视如己出,我走了以后,日后托付给你照顾了。”

“姐姐……”

隆裕太后虚弱的抬手挥挥,笑道:“你先出去吧,我有些乏了,想睡一会儿……”

“姐姐……妹妹告辞了……”

瑾太妃欲言,隆裕太后神情坦然平淡,又闭了嘴,起身向隆裕太后告别,一步三回头,不舍的再三看向病榻的隆裕太后,最后扭头关门,将寝宫让给小皇帝和隆裕二人。

“皇,过来,咳咳……”

“母后!”

小皇帝欢快的扑到隆裕太后的怀里,病重的太后显然撑不住,晕乎乎的仰躺在床。

“母后,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小皇帝意识到了母后的不正常。

隆裕太后缓缓气,将小皇帝揽在怀里,爱怜的拥抱着。

“皇啊,你是大清十二位皇帝最倒霉的一个了,被洋人和民变祸害的几十年的烂摊子交到了你的手里,早已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哪怕是诸葛再世,也无力回天。

你也是最小的一个,三岁登基,世祖顺治帝登基时还小了三岁。六岁退位让国,成了一个前朝废帝,命运多舛……

你虽是大清亡国之君,但大清亡国却与你无关。自道光帝开始,大清国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几十年里,多次有过亡国危机,国难见忠臣,同治兴时期涌现出的重臣们力保我大清几十年的国祚得以延续到现在。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荣禄一个个的故去,我大清朝如今也走到了尽头。

亡国之罪不在于你,你只是个替祖辈们背锅的皇帝,也是最可怜的皇帝。”

隆裕太后也不知道自己说的这些,六岁的宣统帝能不能听懂,仍自顾自的说道:“大清国亡了也好。从此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忧心于国务,也不必操心于民变起义。每年领着民国拨发的400万银两,在这紫禁城里活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像个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这样也好。”

“母后,您都在说着什么呀,我怎么什么都听不懂?”尚小的宣统小皇帝显然不理解隆裕太后的话。

“听不懂好……听不懂好,听不懂不用愁了,活的开开心心好……母后累了……要歇歇了……”

隆裕太后声音越来越低,搂着皇帝的胳膊失去了力气,生命力正渐渐的流失,眼眸缓缓闭。

在她闭眼睛的那一刹那间,浮现出了好多人的画面:威严的慈禧太后、老端持重的大清第一重臣李鸿章、成婚多年仍对自己不理不睬的光绪帝、被光绪帝宠了一生的珍妃……

“现在,我也该走了。”

隆裕太后停止了呼吸,这个一心向善的柔弱女子,大清朝最后的太后,生命走到了尽头。

她是风雨飘摇的一片落叶。

她是怒海浪潮一粒尘沙。

她是鸟儿飞翔天空张开翅膀震落的一片羽毛。

“母后,你怎么不说话了?母后,母后?母后!”

小皇帝还在疑惑隆裕太后为什么会忽然不说话了,从太后的怀出来看见太后已经闭了眼睛,还以为是太后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但忽然之间看到太后的脑袋歪向一边,没有动静。

小皇帝鼓起勇气试了试太后的鼻息,全无生气。

在皇帝的小脑袋瓜子里蹦出来一个词:死!

太后死了,母后没了。

小皇帝伏在隆裕太后身嚎啕大哭。

皇帝的哭声传至门外,瑾太妃率领众宫女太监跪在宫门外齐声哭泣。

隆裕太后归天了……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