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邀请

重生之军阀生涯 花尾龙 2315 字 12个月前

第四十一章邀请

“不用藏着掖着了,把话头挑明白了,你也不必再骗我了,外面的传闻都是真的,袁世凯和革命党都是一伙的对吧。()”

隆裕太后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也没有再隐瞒下去的必要了,徐世昌索性承认。“太后明鉴。”

“果真如此……”隆裕太后伤心欲绝,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说说吧,这大清的江山马是他袁世凯的了,他要如何处置我们这群前朝遗老遗少们,是杀还是贬,还是囚禁一辈子?”

一个朝代被终结了,最倒霉的不是老百姓,对老百姓们而言,无非是换了一个收税的大地主而已,最惨的是前朝的皇室们,为不留后患,继承者们皆是选择残忍的斩草除根,哪怕是苟且偷生的活着,也不会有好下场,隆裕太后也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只是可惜了皇帝还这么小,还没来得及长大便要为大清国殉葬。

“太后多虑了。”徐世昌安慰道:“袁少保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与革命党合作也是身不由己。大清国已经失去了民心,四万万老百姓揭竿而起,民不聊生,革命党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号,誓要覆灭大清国,绝了皇室子孙,袁少保拼尽全力护佑大清国,方才止住革命党咄咄逼人的态势。战争,受苦受难的总归是老百姓,少保有好生之德,不忍心百姓遭难,与革命党坐下来谈判。双方化解干戈,马放南山,解救万民于水火之。”

徐世昌捡好听的说,再好听的话听在隆裕太后的耳朵里也是苍白无力。

隆裕太后略带讥讽的语气说道:“袁世凯和革命党的谈判,是不是将大清国当成筹码让了出去。”

徐世昌稍微沉默,然后说道:“这是革命党唯一的条件,帝制结束,皇帝退位,国必须进入民主共和时代。”

隆裕太后道:“那应该如何处置我们,将皇宫腾出来给袁世凯住,然后何去何从?”

“太后不必担忧,少保仍念旧情,为皇室争取到了好处,您和陛下仍然住在紫禁城,每年的开销供给由民国政府拨款,在皇宫里,您仍然是太后,皇仍然是皇。”

从皇室手夺去了大清江山,但不至于落一个骂名,袁世凯待清廷还算宽厚,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与民国政府共同拟定了一份皇室优待条款,这算是袁世凯遵循为臣之道给清廷唯一的报答了,只要隆裕太后点头,紫禁城还是她们居住,宫女太监全都保留,一切照旧,黄龙旗仍然可以高高悬挂在皇宫,只不过是大清国万里江山化为紫禁城巴掌大的地方而已。

几千年来,在对待亡国之君待遇方面,袁世凯是做的最好的一个了,还能留在紫禁城里继续享受皇家的规格,这种境遇让隆裕太后心里稍许宽慰。做主的是人家袁世凯,袁世凯说什么是什么,哪怕是当牛做马为奴,要是想活命,得受着,说不出一个不字。

“唉,你们看着办吧,我一个妇道人家,皇帝尚且年幼,什么都不懂,但愿你们不要欺负的太狠,大清江山反正已经落到你们手里了。没别的事情,你先回去吧,我身子乏了,想歇一歇。”

隆裕太后认命了,心口窝愈发疼得厉害,这些天的坏事是一件接着一件,轮番的打击她,再坚强的女汉子也承受不住这等压力。

“请太后保重龙体,臣告退。”

徐世昌转身离去,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忙,皇朝改制,可不是件小事,北洋十多万大军基本全都调动起来,时刻待命,随时准备镇压因为改朝换代引起的叛乱,王士珍、段祺瑞等高级将领也大都离开了京城,稳定四方局势。

高级指挥官只有一个冯国璋镇守京城,封锁九门。

在皇宫里,闲暇下来的宫女们好的看着宫换岗的侍卫们,往常见得熟了,时不时没人注意的时候相互打趣几句,开开玩笑,消遣寂寞,但今天一看,全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不像是侍卫,倒像是北洋当兵的,宫女们你瞧我,我瞧你,表示都不认识,再联想起宫流传已久的大清国要变天的传闻,心不禁打个寒噤,看来这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