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拉脱维亚

1980年,苏联开始进行政治改革,这也促进了拉脱维亚独立运动的发展。

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恢复独立。同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拉独立。9月17日,拉脱维亚加入联合国。

自独立以后,拉脱维亚积极培养和西方各国的关系,并已于2004年加入欧盟和北约。

2006年10月7日,拉脱维亚举行议会选举。人民党获得100个席位中的23席,绿党和农民联盟获得18席,新时代党得到18席,和谐中间党占据17个席位,拉脱维亚第一党和拉脱维亚道路竞选联盟、祖国与自由联盟、为了统一的拉脱维亚人权党分别获得10个、8个和6个席位。

人民党、绿党和农民联盟、拉脱维亚第一党和拉脱维亚道路竞选联盟以及祖国与自由联盟组建联合政府,艾加尔斯?卡尔维蒂斯继续担任总理。

2007年5月31日,拉脱维亚议会举行总统选举,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当选总统。

拉脱维亚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44%,全国共有4万个野生物种。截至2013年,拉脱维亚总人口为204万,城市人口占69%。2007年全国人均寿命3岁,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8%,入学率2%。拉脱维亚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全国居民的54%,男女比例差别之大稳居世界第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脱维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但是,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因此战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1980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4倍,农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0%。198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25亿卢布,国民收入为88亿卢布。

1989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比上年又分别增长1%和1%,为04亿卢布和76亿卢布。1990年拉脱维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的2%,居全苏第11位,是全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拉脱维亚独立后,摒弃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旧模式,改而实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基本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