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族,总人口3万(2015年),首都塔林。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
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沙俄和苏俄统治。1918年2月24日爱沙尼亚摆脱沙俄统治,成立了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乘虚而入占领爱沙尼亚。
同年11月,苏俄宣布对爱拥有主权。在此期间,爱沙尼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0年2月,苏俄承认爱沙尼亚独立。
1940年7月成立了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加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继立陶宛之后,爱沙尼亚也宣布独立。
爱沙尼亚的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该国拥有大量油页岩和石灰石以及覆盖47%领土的森林。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94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2011年加入欧元区。
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爱沙尼亚也是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最舒适的国家,首都塔林被誉为“洗肺圣地”。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占领和统治。
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8年2月25日,爱沙尼亚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汉森男爵领导下发动暴动,请求德国军队进入爱沙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