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整整齐齐列在两侧,紫袍到绯袍再到绿袍,按着官职品阶高低列下来也有五六十人。而吴之筱与赵泠两人位于列末,身着白衣襕袍,腰系黑带,若寻常的国子监学子一般。
皇上与左相之间说了什么,她离得太远没听清楚,待听得皇上身侧的江司言高声道:“原临州通判吴之筱至御前回话述职。”
“是!”
吴之筱应声道,脚下往左迈一步,站到队列中央并走上前去。她没敢斜视,故不太清楚两侧的大臣是用什么眼神打量她的,看到她时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她一律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六十六步,走到御前下,对端坐于龙椅上皇上躬身作揖,道:“原临州通判吴之筱拜见皇上。”
“起身。”高坐于上皇帝缓缓道,并问:“吴之筱,朕且问你,你在临州任职多少年,是从何年何月何日始,又是何年何月何日止?任职期间,你如何治理临州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事?又是如何教化民众,如何禁止奸非?所作所为可都合理合法?在你治下,临州现今的人户多少、桑田多少、稻田多少、商户多少……”
这些话是例行公事问的,若换吏部的人来问,也差不了多少,吴之筱只需如实回答便是。只是皇上问得太详细了些,许多事并不在吴之筱的职责之内。今日皇上又把赵泠召来,她一个通判若是说得太多,未免有揽功之嫌,拂了赵泠这位知州的面子,若是说得不够详尽,在场的大臣定要一一诘问她的。
如此两难的境地,让吴之筱不得不得罪赵泠。
谁让他前天晚上对自己那么狠的?你不仁在先就别怪我不义在后。
第113章 113 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吴之筱任临州通判三年有余,评事检断,躬自节案,亲书断语,奉公正己,圣上闻之,感怀欣慰,擢吴之筱为大理寺断刑少卿,掌诸州上报之刑狱重案,主折狱、详刑、鞫谳之事。吴之筱应于贞和十五年四月初一辰时初刻至大理寺任职。”
这是吴之筱述职之后得到的结果。
吴之筱躬身接过吏部尚书递过来的告身书后,便从议政殿里退了出来,此时天已然亮了,众人也各自散朝,从议政殿内陆陆续续走出来,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议论着今日朝堂上的事。
先鄙夷吴之筱述职时大包大揽,有贪功之嫌,再质疑皇上给吴之筱出的题太过容易,有偏私之心。
按照惯例,官员向吏部述职之后,吏部便会问官员一个职责范围之内的问题,若答不上来,则考课降一等。为了铨选时公平公正,这个问题不会太刁钻也不会太简单。
可皇上今日问吴之筱的,竟是个八岁孩童都能答得上来的问题。
皇上问吴之筱道:“按照本朝律法,被抢掠走的孩童应当判还亲生父母,还是判归养父母?”
吴之筱答道:“回禀皇上,按照本朝律法,寻回被抢掠孩童后,应当判还亲生父母,亲生父母弃之,杖九十,并判归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