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麒麟儿 三春景 992 字 2024-01-02

另外,关于吃的问题斩衰先要三天什么都不吃,然后喝粥,早晚一小把米。卒哭之后正式守孝,食谱中加入蔬菜。小祥以后则素食都可以,但调味品只能有盐,酱醋之类的调味品得等到大祥之后才能出现。

古人守孝确实很严厉,但在真正执行过程中,能够一丝不苟完成的非常少!

别看史书,以及《二十四孝》之类的教化书籍上,好像孝子遍地都是,完成最严格的守孝制度对于孝子来说只是标配,轻轻松松,仿佛洒洒水而已。其实不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人物更是如恒河沙数,但能挑选出来写进书里被赞扬孝顺的也就是那么些。

如果排除掉一些‘虚构’‘夸张’的,剩下的就更屈指可数了。

可见,能严格完成守孝的,其实也很少之所以觉得多,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已。

许盈甚至怀疑,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完整完成‘斩衰’的

守孝!

很简单,只说吃的问题,开始三天不吃东西也就算了,三天确实饿不死人(但身体虚弱的人可能会因此导致其他疾病,然后一命呜呼)。但之后直到卒哭之前都只让早晚一碗粥,这就过分了!

古人的丧礼非常复杂,进展到卒哭阶段,基本上就过去百日了(这特指贵族的葬礼,而若是普通人的葬礼,本身就不用讨论守孝的问题。普通家庭中的男子要撑起一个家,什么都不干就守孝,一家人怕是都要饿死了)。

一百天只吃素粥盐都没有,死定了吧?

所以大家都非常富有人性化地根据各自情况,有不同的守孝方式像许盈,年纪不大,又一直有身体不好的名声,时人就会宽松一些。毕竟守孝是为了尽孝心,不是让人去死!

看看历史上很少有记载因为守孝死人,就知道贵族们在这件事上是很有分寸的——若是有这样的事,多少会有一些记载。因为这算是哀思过度、侍亲至孝而死,也算是一种‘孝’,是非常好的宣传素材。

许盈有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又没有通过近乎于‘自残’的方式搏一个孝名的想法,在守孝这件事上自然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此时杨氏却觉得他在虐待自己,心疼的不行。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许盈只是不饿而已。而且除了太引人注目的荤腥他不沾,他的饮食和平常差别不大。此时陪着喝粥,只是意思意思。

但许盈也知道,此时需要的不是解释,所以笑着点了点头长者赐,不敢辞,也不需要辞。

看着许盈很好地吃饭,杨氏就很满足了——几年不见,这个孩子长得好快!现在已经越来越有大人的样子了。但少年的稚弱依旧很明显,让杨氏不由得生出许多怜爱之情。

“这几日夫人不思食水,奴婢十分忧心。”秦阿女在一旁笑着道:“如今有郎君就好了,夫人用饭多了许多!”

许盈陪着杨氏吃完了饭,杨氏并没有直接休息。这时候天还早,昨日又睡的充足,再加上见到许盈之后心情激动,根本是一刻都歇不下来。

干脆带着许盈开箱笼,整理从汝南带来的许多东西。

有些事其实完全可以交给婢女去做,但杨氏很喜欢自己做

一些简单的事这一点许盈是有印象的。他记得小时候自己就跟在母亲身后,看她一点一点整理箱笼,和婢女一起对库存记录什么的。

杨氏让人把装衣服的箱笼打开:“守孝三年,许多衣裳三年都不能穿了,得整理一番。”

杨氏这样的贵族妇女,穿的大都是丝绸质地的衣服,而丝绸的保存是很讲究的。保存的好,数年之后拿出来都光洁如新,保存的不好,很快就会失去丝绸的光彩。

杨氏将任何颜色稍显艳丽的衣服都取了出来,让懂得保养丝绸的婢女拿去进行专业存放。剩下的一堆就是孝期能够穿的衣服了,她按照季节分箱,一件一件地叠了起来。

许盈就在旁边打下手他这辈子虽然完全可以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生活,但有着上辈子记忆的他也不可能那样‘腐朽’。所以他比一般的势族豪强人家子弟在生活方面更有动手能力,而且他上辈子也是要叠衣服的,此时做这些也驾轻就熟。

一般男孩子哪能耐心陪母亲做家务!这个时代的男孩子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当许盈依旧像小时候那样,与她一起整理箱笼时,杨氏心中真是既温暖又熨帖——对于她来说,许盈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但她有时候也知道这只是她做母亲的偏爱。

而现在,她觉得的‘偏爱’二字应该去掉许盈就是世界上最好最贴心的孩子。

许盈不仅陪着叠衣服,还提出建议:“儿让人给母亲做个‘衣柜’,到时候放母亲的衣裳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