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霆离开禁中,出宫门的时候,看到了裴荣。
二人都当值一夜,裴荣的黑眼圈比薛霆要深,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这日子当真难捱。”他抱怨道,“整夜里走来走去吹凉风,说出去威风,其实无聊死了。哪日郎君我受不了,直接去西域投奔我叔父,挣个十二转功勋回来,封个国公,舒舒服服……”
薛霆听着他抱怨,忽然想到昨夜那两个千牛卫的话。
“我记得,你叔父如今是金州副都护?”他问。
“是啊。”说到叔父,裴荣苦笑,“我祖母快要把他念死了,昨日收到他的家书,硬将我拉过去给她念。”说着,他叹口气,“也怪他当年管不住嘴,长孙公谁都不怕,二圣没奈何,可褚公和我叔父都被贬得远远的。”
薛霆安慰地拍拍他肩头。
裴荣家里的事,他是知道的。裴氏出身河东,是有名的高门。自前周以来,豪杰之士辈出。裴荣的曾祖父裴仁基,是前朝左光禄大夫;叔父裴行俭,先皇贞观时以明经入仕,显庆二年做了长安令。高门才子,本是顺风顺水,可前几年皇帝废后时,长孙无忌、褚遂良反对,裴行俭参与其中,不久,就被贬去了西州。
“不必担心。”薛霆道,“你叔父才能过人,陛下还是赏识他的。你看,别人都一贬再贬,你叔父却又升做了副都护。”
“那当然。”裴荣眉飞色舞起来,“我叔父,天下没几个人比得上。”
薛霆听他说着,脑子里却想着别的事。
“……朝廷大力治西域,那边正缺人才,亦是尔等儿郎建功立业之时……”
说实话,皇帝一番言语,戳中了他的心事。
薛氏自高祖起兵时依附,以将门为途。他的父亲虽然是个文官,却改变不了薛霆的志向。他一直想像祖辈那样,闯荡天下,建功封荫。
所以,当初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去征百济,而后来,他也的确被赏识,拔为了皇帝的近侍左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