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经历过高考、考研,经历过防疫在家隔离的人,紧张?压抑?不存在!
郑立晏就是抱着这样的好心态,坐在桌前,听见了考试发卷的钟声敲响。
发卷人一句话不说,将一套密封好的试卷递了进来后立即就离开了。
郑立晏先将试卷打开检查了一遍,确定纸张没有任何破碎后,填好了自己的考生信息,确认无误后,才开始阅读试卷题目。
第一场考试主要是对经书的熟练考察,几乎全是填空题和注释题。填空题就是从各种经典的圣贤书、文章、诗歌、典籍、史记中抽取一段,或是空出上半截,或是空出下半截。注释题则是选取一句“名家之言”,阐发对此句的微旨,以观考生心术。而这些题目,涉猎之广、细节之密,几乎无人能全部答对。
郑立晏粗粗略过题目,严格按照“会的一字不错,有点印象的仔细回忆、完全不记得的直接放弃”原则答题,等天已经黑了,肚子也感受到饿意时,他才答完了三分之一。
他没有强撑,吃饱了肚子又解决了生理问题后,直接就躺下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郑立晏醒来,简单洗了把脸让自己更清醒,又吃了早饭后,开始继续答题。
到第三天下午,除了几个他实在没有印象的,其余的所有题目他都填满了。
第四天,第二场考试开始,第二场主要考的是时政,远到建国时期的政策的看法,近到这几年各地的邸报的归纳整理,再穿插“诗”、“赋”等题目。这一场下来,郑立晏已是蓬头垢面。
接着便是第三场考试了。
大夏乡试的第三场,只有一道题目,形式很简单,根据出的题目作一篇论即可。
但形式虽然简单,实际作答起来却相当困难。
主考官是有喜好的,虽然在开卷之前,各地的主考官也不知道考卷的内容,但等开考后,每个考官知道题目后都会有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很可能就会决定一个考生的成绩。
因此,想要在这第三场得高分,这篇“论”,不仅要写得言之有物,还要符合考官的喜好。
好在,此次云州城的主考官郎行郎大人,曾在卫老手下做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