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是被检查过的, 任何违规的东西都拿不进来。

他将被褥铺好, 又将带着的干粮、肉干还有咸菜以及糖块, 都分别放好。

水囊里的水足够今天用了,若是不够, 就可以拉一下墙壁上的红线,线的另一端是个铃铛,他这边一拉,那边守着的人就知道,会过来询问他要什么。

将笔墨摆在桌上后, 郑立晏就有些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紧张?上一世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考试的他并没有感到紧张。

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刻苦学习, 又有幸得卫老教导后, 郑立晏对自己的水平还是知道的。

就连考前, 他最后一次去拜访卫老,老人家也曾鼓励他, “乡试不说得魁首,考中却是没有问题的。”

郑立晏自觉, 自己比旁人要幸运多了。多少人寒窗苦读十余年, 也不一定能考中乡试。

而他, 从决定踏上科举这条路伊始, 就比别人领先了许多。

首先,他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方法使他无论在背诵还是理解各种经书时都比起别人都更加事半功倍。

其次,他有着如方逾、厉大人这样大夏闻名的读书人赠予的读书笔记,使他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不必自己埋头解惑。

他更是得了卫老这样学识渊博又有着丰富做官经验的大儒教诲。科举,招的是朝廷官员,科举考试,考得不仅是学识,还有为官之道。

而这方面,整个大夏比得上卫老的人不多。得了卫老教导后,郑立晏可以毫不虚言,若是待会考试时遇到了实事题,他是一点不怕的。

最后,也是郑立晏最大的优势,就是心态了。

每次科举都有考到中途心智崩溃的考生,无论是压抑的环境还是试卷的难度又或是对未来的担忧对家人谴责的恐惧,都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但这些,郑立晏完全能淡然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