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听关杨的考虑很周全,将两种选择的后果都考虑到了,但其实他是没选出来,只能说一些理论来糊弄一下。

顾北知哪里能让他糊弄过去,“只能选一个呢,你觉得应该选什么?”

“我我选第一个,夷人不爱穿鞋,肯定不会买鞋子,要卖出去肯定要费很多功夫,也不见得能成功。”关杨纠结了一会儿,还是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选了。

“你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但也证明了你不适合做一个商人,你看,我这个故事里的几个条件。”

“第一,富商要做卖鞋的生意,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第二,夷人以前是不穿鞋的,他们不知道鞋子的好处,所以整个夷族都可能成为富商的客户。”

“第三,鞋子的成本很低,利润却很可观,若是成了几乎是好几倍的收入,做不成的话再拉回来销售,也是可以的,损失的只是路上的运输费用。”

“商人重利,利润足够高,为何要放弃机会?”

顾北知看着柳家街的路口快到了,和关杨说了一声,约定好中午碰面,两人便分开了。

刚刚讲的故事其实是顾北知随便讲的,并没有刻意的挑选,就是想到哪儿讲到儿的随意一说。

关杨却放在心里思索了很久,甚至私下抽时间去杂货铺、布庄询问布料的价格,伙计的工钱,鞋子的价格。

最后算了算总账,发现哥夫说的没错,他们获鹿镇虽然不大,但偶尔会有走商经过,南边来的货物价格都贵了很多,反过来北边运到南边的货物价格也翻了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