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那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有何解?”顾北知又问了一个释义。

关杨把自己的理解讲了一遍,看得出来他有自己好好的去体会,但因为年纪和阅历的关系,这种体会还是太流于表面,不够深刻。

顾北知知道阅历这东西,除了他自己去经历之外,别人是帮不上忙的,但是他可以换一个角度给他先灌输一些东西。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得书多了自然就明白的多了。

“阿杨,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富商,打算去最南边的夷族所在的区域做卖鞋的生意。于是他找来两个伙计去做市场调查,看这个地区大约能消化多少鞋子,又喜欢什么样的鞋子。”

“两个伙计便去了这个地方考察,过了一个月,两个人回来了,富商问,卖鞋这生意可以做吗?”

“第一个伙计垂头丧气的说,哎,不行啊,这地方的人都不穿鞋,鞋子肯定都卖不出去!”

“第二个伙计信心满满的说,这生意肯定火爆,咱们得多备点货,每种鞋都要有,一定能赚很多钱。”

“富商头疼了,两个伙计的说辞完全不一样,这可怎么办呢?”

“阿杨,你说富商应该听谁的?”顾北知讲了一个很普通的创业故事,打算从简单到高深给他一点点开拓思路。

关杨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觉得都可以,如果是听第一个伙计的,富商可以换一种生意做,这样可以避免货物卖不出去的风险,但可能要继续耽误时间。”

“如果听第二个伙计的,虽然承担着货物卖不出的风险,但如果能卖出去,整个夷族都来买他的鞋,也能赚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