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杨在的这个私塾, 夫子算是品德好的,他不收学生的口粮, 每个学生都自己带,在后院里搭了几个土灶台,可以做饭。
至于木柴,每个学生每月给五文钱。要是不会做饭, 也可以直接跟着夫子一家一起吃,一顿饭三文钱,夫子一家吃什么,学生跟着吃什么。
三文钱一顿饭,在获鹿镇并不贵,一碗素面还两文呢,一碗馄饨至少四文。
家里有些条件的学生会选择和夫子一家一起吃,这样省去了开火的麻烦,而且读书人的手是用来写字,哪儿能去烧火?
关杨是唯一一个顿顿饭都自己做的人,他每个月从家里带粮食来,早上天不亮就去集市上买人家卖剩下的青菜。
刨除这些时间,他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学习,晚上主动帮夫子一家烧洗澡水,为的就是借厨房烧火的那点光。
上个月关杨有事儿只回来了半天,还和顾北知错开了,只能留了一封信,把夫子家的地址留下。
顾北知按照地址去找了一次,看过了关杨一天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也是个秀才,那位夫子并没有赶他,反而拉着他聊了很久。
了解了关杨读书的环境,又约着关杨聊了聊,对他的学习程度心里有了数。
顾北知看过关杨的文章,该怎么说呢。
大概只能说关杨够刻苦。
关杨在读书上面的天赋并不出众,一般人而已,唯一特别的是,他勤快,而且分得清楚主次。
其实有天赋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到不了拼天赋的阶层,都是拼勤奋而已。
无论到什么时候,努力总不会背叛你。
关杨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得出来他天赋并不过人,但字里行间的话可以看出他有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