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立杆他们来说,直接的影响还有,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已经推出,但始终是雷声响,而雨下得有一阵没一阵,东一块西一块的,制度的落实有落差,几乎每个城市,房改在进行,福利分房也仍在继续进行。
这让很多房改进行得早和快的单位,都感到后悔了。
住房和养老政策的不确定,让人心里忐忑,没有安全感,有了钱也不敢花,都存在了银行里,虽然央行一再下调存款利率,存钱在银行,越来越不划算,但银行的存款,不减反增,老百姓似乎打定了主意,不花钱就是不花钱,怎么我也不花。
这些因素的叠加,直接造成了全社会的购买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
不要说刘立杆他们,连张晨他们都感觉到,到了九七年的下半年后,似乎连买衣服的人都开始减少了,全国各地的专卖店,销售额都有了明显的下降。
楼下动感地带的摊位老板们,一个个也开始叫苦说,生意难做。
张晨他们提供私人订制服务的客户,有几个直接来找张晨,羞羞答答地和他说,家里的企业现在出现了困难,没有订单,连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张晨理解了,这是想中止他们之间的顾问服务,虽然按照合同是不允许的,但张晨还是把该退的钱,退给了她们。
这些人从此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是因为觉得难为情,还是她们接着,就回到了平民的行列,去菜场买菜,一毛两毛都要讨价还价了,还在乎什么时尚不时尚的。
刘立杆他们米市河的项目,销售比谭淑珍预计的下降了很多,虽然她们已经调整了销售策略,但仍然无济于事。
谭淑珍不得不建议开始停下越来越多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继续下去,即使房子造起来,也没有人买,会空置在那里,而看看报纸和电视里,金融危机还在延续,什么时候是个头,谁也不知道。
虽然新闻里也在说要扩大内需,央行也在降息,在调存款准备金,但那个购买力和老百姓花钱的欲望和胆量,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怎么也拉不起来。
刘立杆和谭淑珍心里发慌了,刘立杆说,不行就降价试试?
谭淑珍和应莺都马上反对,她们知道,这个是不能试的,在现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你要是敢降价,第一个来找你算账的,就是那些已经买了房的人,除非你能把中间的差价退给他们。
应莺带着人,悄悄地做了调查,发现根本不是价格的问题,是现在的人,根本连买房的欲望都没有。
没钱的是根本买不起,有钱的是觉得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养老要存钱,看病要存钱,小孩上学要存钱,到处好像都要花钱,这钱怎么也存不够,眼下的旧房子,能将就就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