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应莺说,“不能做按揭,要求一次性支付,对一部分有意愿买房的,肯定会有困难,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重新恢复分期付款,这样,也给他们一个缓冲期?”

“我觉得可以,你们说呢?”谭淑珍问刘立杆和汉高祖刘邦,两个人都点点头。

“再进一步,对那些一次性付款的,我们可以打九五折优惠,这样等于是有两种付款方式,供客户自己选择。”谭淑珍说。

“这个好,这样,有些分期付款的客户,为了便宜,可能会去借钱来付全款。”应莺说。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好的,现在只要能及时回笼资金,就可以降低我们的风险,回笼的资金越多越好。”谭淑珍说。

“我同意。”刘立杆说。

“我们这边,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汉高祖刘邦说,“我马上打蔡小姐电话,把这个方案告诉她。”

第0961章 教科书式的通货紧缩

尽管刘立杆他们,自认为已经做了准备,但接下来的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是要糟得多,从一九九七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就进入了长达六年的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显著下降。

造成通货紧缩,是多方面的因素叠加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今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周边国家购买力的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大幅度地减少。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九九三年以来,国家大力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作用,也正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

九二年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九三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海南首当其冲,那暴风骤雨般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媒体叫做组合拳,打得刘立杆孟平他们晕头转向,最后梦断海南。

这一轮的紧缩政策,持续到九六年年底,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但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有后坐力和惯性的,在这期间采取的紧缩政策,在九七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

还有就是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造成了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的增加,加上前几年风生水起的乡镇企业,很多都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造成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的减弱,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大规模地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