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如今在上舍的课室里,却无一人敢说觉得自己已经对这经典炉火纯青、游刃有余。

就算是有人之前隐隐自得,狂妄自大,膝盖也坚持不了一堂课,听完只恨自己浅薄未闻先生言。通俗来说,听完只想跪下叫爸爸。

不愧是有“天下第一书院”之名的云山书院啊!苏晏发自内心的感叹。

书院的底蕴和气质,正是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数十年如一日严谨治学的夫子们。

听完夫子们上课,学子们更加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四书课程上课的顺序由着难易、远近、大小之序,按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来排序。

先让学子们领悟《大学》中的“修齐治平”,提纲掣领,以定其规模。

之后再领会《论语》的言语精妙,蕴含颇丰,以立其根本。

然后再融会贯通《孟子》里的精微旨趣,以观其发越。

最后也就能够体悟《中庸》中的心法,修养道心。

四书的课程听下来,苏晏常常有醍醐灌顶的收获感。

然而到了五经的课程,他听着只感觉有些一知半解。

几个时辰听下来,苏晏脑子朦朦胧胧,抓不住要点。

没办法,苏晏只得先记下来,回去后再翻看系统发放的重难点手册,慢慢消化其内容,一点点啃不懂的地方。

至少,他还比别的学子多了个金手指不是,其他人听完这天书只能更加欲哭无泪了。

每次上完五经的课程,苏晏得花费一晚上来消化上课内容。

他不由得感慨,难怪说“读四书是熟饭,看其他经是打禾为饭。”,这也是体现了四书、五经的难度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