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李宁玉要传递的消息是,同志们撤退,消息是假。
这就是有时限要求,尽量快才行。
但,李宁玉一旦自己牺牲了,那么,就算她以死明志,可也不保准这个问题的,就算肥源觉得李宁玉不是老鬼,但肥源为什么就要着急忙慌的将李宁玉的遗物交给她的丈夫呢?
甚至,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些个破东西,干脆扔了算了,反正小鬼子杀人都不要理由,李宁玉都已经自杀了,那她的东西有跟没有,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所以,这就需要另外一个同志!
应该说,原著的逻辑如果能够成立,那么,就必须要有另外一个同志也能做消息的传递。
于是,小说便有了《西风》这8章,讲述了一个,好像跟主线故事没什么关系的人,顾晓梦的一些个说法。
这另外的同志是谁呢?
麦嘉实际上已经告诉了读者答案,就是顾晓梦。
只有这样,整本书的逻辑才真的成立,才没有漏洞,而且,麦嘉也是写了这么一大段,好像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个家伙也是嘴硬,就是不告诉别人,我要说的就是,另外一个共党潜伏者就是顾晓梦。
但,这都是原著的情节,可电影可怎么处理呢?
陆夫见到了,顾晓梦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李宁玉的清白,而借此她有机会把那幅画交给潘宁,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地方。
原著中,顾晓梦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即她赢了李宁玉,也征服了肥源,肥源都已经同意顾晓梦可以离开裘庄了。
但是,顾晓梦却拒绝了。
理由也特别的简单,那就是,如果顾晓梦离开了之后,肥源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呢?
即,消息还是传递出去了,那么,顾晓梦的嫌疑不就又一下子变得无限大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