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师怎不去送白帽子了?

晚上,道衍和陈恪挤在杜光收拾出了的简易床榻上。

他一夜睡得倒是香,陈恪翻来覆去的一直没怎么睡好。

当然,陈恪没怎么睡好的原因不全因是道衍,晋王府中的震撼对他来讲着实不轻。

次日一早,陈恪直接踏上了回程。

在回程的船上,道衍开口问道:“在晋王府感受如何?”

道衍开口,陈恪缓缓说出了所见所闻。

“秦王荒淫,晋王残暴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满朝文武也知晓,陛下也知晓,陛下对敌人对贪官污吏可以铁血手腕惩之,轮到自己儿子就于心不忍了。”道衍道。

虎毒不食子,老朱再怎么说都是一个父亲,在自己儿子身上做不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你回去打算怎么说?”道衍问道。

陈恪起身仰头喝尽了杯中的茶,有些壮怀激烈,道:“如实禀告,那婢女的惨烈呼叫,秦王妃眼神中的无助,以及舞女歌姬丝竹弦管之声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虽说及此事,秦王晋王不会因此受到该有的惩处,但我既看到就不能装作不知了,总归是得说说的,若藩王之祸不加以早些阻止,将来怕是会动摇社稷之根本,也将会让百姓深受其荼毒。”

朱棣以靖难起兵,也就是朱允炆他弱鸡。

但凡朱允炆强硬些,靖难之役绝不会只以四年就结束。

时间拉的长,双方两败俱伤的越是厉害。

到那时其他眼热的藩王怎能不想着分一杯羹,汉时七王之乱,晋时八王之乱可就会重新上演了。

朱棣靖难起兵胜利后的大明,藩王手中兵权虽被削弱,已无起兵造反的能力。

但这些藩王们越生越多,土地也越来越多。

与那些士绅们搜刮着民脂民膏,搞得朝廷财政越来越困难。

藩王问题也成为了明朝灭亡重要的一个导火索。

不过,藩王的问题,也曾有官员提及过,但老朱那个时候觉着他那些乖宝宝儿子们,去了封地,只会成为守护大明的栋梁之才,绝不会成为危及祖宗江山的祸害。

因而凡与老朱提过此事的官员,下场都不怎么好。

“大明若真想强大,这些藩王问题是得提早解决。”道衍应道。

历史上的道衍送了朱棣一顶白帽子,撺掇朱棣谋反。

他怕是怎么都没想过,有遭一日会替朝廷解决藩王的问题吧?

陈恪嘿嘿一笑,笑着问道:“大师不打算送哪个王爷一顶白帽子?”

这话明白的人自是明白。

陈恪开口,道衍眼神紧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