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问题是,身后一大票亲人怎么办?

原主才学传天下,多次被赞扬文武双全。本身是通骑猎的,也就是说,突然有出神入化的身手,勉强说得过去。

何况苏清之心里是这么打算的,苏清之打算以历来被称为苦寒之地的大西北作为根据地,由北南下推翻当今政权。也就是说,大西北肯定要去的,那么继续以流放人员的身份,被押解往大西北走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这样,肯定就苦了妻女以及亲眷。好在赵婵娟慧质兰心,可共富贵更可共患难,当天走得筋疲力竭好不容易休息时,赵婵娟还要照顾幼女以及三位小姑子,像隔壁二房,除开苏忱和苏玉巧成年,却尚在说亲,三房的苏满、苏淳年龄不大,就厚着脸皮和苏玉洁、苏玉琪一起跟在苏玉锳的屁股后面,享受赵婵娟的照料。

还好,有苏大夫人搭把手。可问题是,还有病号呢。

苏太尉受了重刑,又心灰意冷,导致没了求生意志。从踏上流放之路的那一刻起,其实苏太尉已经死了,留下的只是讲究吃喝拉撒睡,样样都喜欢人伺候的躯壳。

苏清之没打算拉苏太尉一把,除了苏清之坚定要造反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苏太尉自身已经丧失了求生意志。别说为了妻儿努力活下去的话,自己都不想活了,能记得妻儿需要他的照顾吗?

不记得了,所以苏清之只是尽自己子女的义务,确保苏太尉走得不那么痛苦。

从某些方面来讲,苏清之也算是妥妥的带孝子。

扯远了,总之流放的第一天,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吃食方面,倒是看起来比待在大牢时吃的饭菜好,比如说有干粮、碎米面等食物做选择。

被判流放西北苦寒之地的犯事官员以及亲族,并不独独只有苏家,还有其他人家。还基本上和苏家一样,被政敌构陷,落得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没直接诛三族,还在于此方位面世界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规矩。

也就是说,当官者要是犯了大错,哪怕像苏家这种,被污蔑构陷通敌的,最重的刑法也不过是抄家流放。而抄家流放之中最严厉的,不过是流放到西北等苦寒之地,次一点的,便是闽南等地。

对于苏家一行人被流放西北,哪怕明知道是冤枉的,中枢朝廷的官员都毫无异议。甚至还有小人叫喧着苏家上上几十口人,挺适合在大西北安家落地生根的。

苏清之也觉得挺合适的,毕竟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推翻旧王朝,第一步发展势力,高驻墙广积粮,是必不可少的,大西北就大西北呗,苏清之有信心,用短暂几年的时间,将世人口中的苦寒之地发展成粮仓。

又扯远了,总归苏家人多,要干粮的话,一人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并不足以果腹。还不如要些散碎的栗米,自己搭伙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