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页

是网络用词,为了让治疗者对网络产生厌恶,每次被到,就要接受惩罚,也就是电击。

还发了一本‘入院盟友必读’小册子,第一页写到:“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

由于电击家长是要额外交钱的,也称‘点现钱’。

小册子上面的违规行为,多达86项,比如“吃巧克力”、“空腹吃药”、“、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上厕所锁门”、“对杨叔不礼貌”、“挑战杨叔”“治疗中情绪低落”、“想回家”等等。

除了‘患者’,家长也需要一直陪护,但是不和患者住在一起,而是在本县另外找地方居住,定期开会,商量怎么把这里办的更好,捐款捐物。

在接受这些教育的时候,何光多留了一个心眼,牢牢的记住网瘾中心的道路和房间。

一旦有机会,就逃跑!何光心想。

杨叫兽就像是看穿了何光的心思似的,扶了扶眼睛,说:“再奉劝你一句,千万不要想着跑,有你父母的协议在手里,你跑到天涯海角,我都能把你抓回来,接受更严厉的惩罚。协议的内容就在小册子最后,你自己看一下。”

何光翻到小册子最后一页,短短的几段话,让他彻底绝望了。

中心有专门负责抓人的‘别动队’,无论是治疗期间逃跑,还是将来治愈离开了,只要在外面乱说,就会被认为是‘疾病复发’。根据协议,别动队仍然可以随时把他抓回来,继续接受治疗。

由于签订了治疗协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死亡,中心不承担责任。

换而言之,只要治疗中心存在一天,何光的小命就一天被对方捏在手里,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正说着话,只见门外又来病人了。

一个看上去也就14,5岁的小女孩,打扮的挺时髦,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大狗玩偶,在她父母和几个‘管教’的陪同下走进治疗中心。

一边走,女孩一边还在和父母争论着什么。

争论的声音很大,女孩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是他父母的口音,居然也是苏南省的,何光忍不住歪头看了一眼,多听了几句,这个女孩好像是因为‘早恋’被送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