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bzt三家内部开会的时候,马芸也在让秘书准备材料。
三大门户网站分别以不同条件加盟的消息,很快就从这三家,传递给了阿里巴巴。
倒是不是这三家和阿里巴巴联手,而是他们也很想知道,马芸会如何应对,怎么谈,怎么去对付赵泽君。
马芸拿到结果之后,考虑了不到五分钟,就做出了决定。
第一,必须要加入数据中心。
阿里巴巴未来上市,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数据中心是一大助力;bzt三家和三大门户网站都利用了大数据,如果阿里巴巴落下,就等于被抛开了一大段距离,即便自己单独做大数据,相对于对方六个企业联手,还是有不可弥补的差距;
第二,具体谈判方式,吸收三大门户的经验教训,对百度、泽联科、腾讯,分而治之,一家一家单独谈。
这一点,和赵泽君料想的一模一样。
第四十一章 泽联科集团公司
从学历、求学经历来看,马芸远远不能和那些有着海外背景的互联网创业者相提并论,什么常青藤名校、硅谷经历,和他一改无关,中关村对于他而言,已经算是很高大上的地方。
恰恰因为是野路子出身,真正的平民创业,所以从事互联网行业后,马芸对前沿科技反而比大部分有着海外教育的人更加留心。
越是不足,越是弥补。
如果说在大数据的研究上,数据中心领先了全国一个时代,那么对于大数据的理解,马芸可以说领先了全国互联网从业者至少半个时代,和赵泽君无限接近。
那天在数据中心,最让他震惊的,还并不是已经可以直接应用的20几个应用模型。
而是剩下的一百多个研究类型的模型,以及数据中心一年多以来就拥有的海量数据,各类数据模型的建立速度和思路,这些才是未来大数据拥有无穷可能的基础,也展现了数据中心的真正底蕴。
未来的大数据,绝不仅仅是某一个功能,某一项单独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