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高岗村拆迁工作是我市今年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拆迁初期就获得了高岗村老百姓的由衷支持,本着利民的原则,宝业公司对高岗村的13户五保户和退伍老战士特殊照顾,每家在原有房屋基础上,免费增加至60平米和90平米不等,另外,当场发放三年的房屋补贴,以及三万元装修补偿资金……”

话筒递到一个老太太面前,记者问:“老人家,这次拆迁的政策,你觉得满意不满意?”

老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冲着摄像机扬了扬手里的大红包,说:“满意,非常满意。小赵是好人啊……”

“后面一句掐掉。”记者回头低声对摄制组人员说。

就在老人们兴高采烈的领取他们补偿款的同时,拆迁办的门口,也排起了交钥匙的长队。

而这一切是始作俑者赵泽君,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不动声色的从拆迁办的后门独自离开。

这一场风波,他帮这些老人争取到了免费的增购面积,每家三万块的补偿金,折算下来,比最初的拆迁条件要多出五六万块钱。

不算很多,但这几万块钱,对于这些习惯省吃俭用的老人来说,足够他们几年的生活。

这是他力所能及的部分,也算是这些老人和自己之间‘拆迁联盟’的回报。

和这些老人的缘分,从那个冷雨夜开始,到今日结束。

之后的路,各自独行,遥祝安好。

身后的书包沉甸甸的,装着属于赵泽君的补偿协议和补偿款。

第七十七章 化学发应

交了钥匙之后,赵泽君无家可归,暂时住在军子家,军子家距离高岗村只有两站路,来回都方便。

听说赵泽君要来住,军子老妈陈阿姨把军子赶到了他外婆家住,把军子的房间给了赵泽君。

铺着青花布床单的小床上,整整齐齐的堆放着补偿协议,厚厚的几叠现金,还有一份拆迁建筑回收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