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链接已经生成。”小绵羊把一个链接显示到了屏幕上。
折腾了几分钟,头发花白的老头终于看到了这篇和他的论文同名的论文。
他夹着老花镜,瞪着眼,越看越吃惊。
他的论文已经是二十年前写的了,这二十年来,材料学进步极大,他的这篇论文也已经落伍,如果按照他原来的论文写,局限性非常大。
但此时他看到的是一篇除了题目之外,与他的论文完全不同的论文。
“你们研究过木材的纳米复合材料?”老头看着王子杨。
“没有。”王子杨摇头。
“那为什么你们会有这些数据?”老头看着论文中的数据,难以置信。
“打豆豆遍历索引了所有已经发表了的论文,甚至一些没有发表,但在网络上可以找到的实验数据,然后以这些数据建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计算。”王子杨道。
“也就是说,这些数据,其实并不是实验得来,而是推断出来的?”老人皱眉。
“没错,如果原始数据是错误的,这些数据有可能出错,不过打豆豆有自动校检机制,会自动剔除一些不可靠的数据。”王子杨道,“事实上打豆豆计算生成的数据并不多,只要能计算出支持一篇论文的数据就够了,这对每秒钟数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来说,并不难。”
老人摇头:“也就是说,打豆豆不过是一个写论文机器,它其实并不能发明新的知识,只是将人类已经有了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
“它的设计功能本就是如此。”王子杨微笑,“但我要说,能够完成这种功能,它就已经很伟大了。”
老人张口结舌,竟然无法反驳。
是的,这样一个程序,竟然可以写出来从未有过的,论证严密,毫无破绽的论文,它甚至发明了一种新的行文方式,难道它难道不伟大吗?
在座的人都不是做人工智能的,但是他们毕竟走在时代前沿,对最新的科技还是有所影响的。
他们隐约有一种想法,似乎“打豆豆”,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强大,也最有用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