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和她一握手。
这是标志性的一刻,代表着她们那原始的、粗糙的家庭式工坊模式,终于迈向了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虽然前路依然坎坷,但却能看见光明。
老杨雷厉风行,一来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先是要求了自己的工作必需品——电话。
“你放心,我们已经上报了,就等着邮电局派人来装。”严如玉道。
安一部电话可不便宜,两千多块钱呢。就连国营商店,也只有两部电话,一部安在领导办公室,一部就安在采购科。对于采购来说,电话可太重要了!
宋锦顺势把自己当时在广交会上拿到的一堆名片交给他:“这些都是当时参展的纺织厂商。不过他们在展会上只做外销,而且量都很大。我不知道他们平时做不做内销,到时候电话装好了,你一个个的都去联系一遍吧。”
老杨看着名片上的厂商名字,有点惊喜:“有些可都是挺有名的厂子!我都只听过名字,行,我到时候都来联系一遍。”
柳市所在的省并不算是纺织大省。而出于成本的考虑,他的厂家大多数都位于省内,方便来往和运输。有一些业内有名的纺织大厂,他都没有去过,但现在在宋锦给的这堆名片里却看到了联系电话。
采购嘛,能有个联系电话,事情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老杨很欣喜,顺便提出自己的意见:“咱们去年卖的帽子,听上去还挺多的,但其实和外面那些正儿八经的厂家比起来,量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他举了一个例子——不是做帽子的,这边专门做帽子的目前只有他们一家——是一家做衬衫的厂,同样只是乡镇企业,但一年的出货量都有将近二十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