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喜忧参半

前文说到,吐蕃最后一位雄主唃厮啰去世之后,三子拥兵自立,刚开始的时候,长子瞎粘势力最强,继承了其父连宋抗夏的政治方向。

可惜的是,吐蕃人本来平均寿命就短,瞎粘更是在其父去世不到半年时间就英年早逝,长子木征无法统帅部族,又因其二叔联合西夏两面围攻,连安江城都无法守住,最终只得盘踞河州和熙州之地,到最后,连熙州这个和大宋接壤的地方都被西夏渗透,脱离了他的掌控。

但即便如此,木征部除了河州之外,在青塘部分地区,以及吐蕃小部族还是有些声誉的,比如桃州之地部族,就奉木征为主。

在大宋拿下熙州之后,木征部本来想趁着大宋立足未稳,重夺熙州之地,又害怕自家二叔趁着他和大宋交战期间,抢占青塘,甚至于拿下他现在的大本营河州。

几番犹豫之下,木征决定探探大宋的虚实再行定夺,其间又遣使与西夏和谈,意图挑唆西夏与大宋交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但是但万万没想到,大宋竟然有水泥这种前所未有的筑城神物。

不到一个月时间,熙州治所临桃的城墙就被大宋军民修缮完成,若宋军占据临桃,即便是木征拿下临近河州的县城也无济于事,还会因此交恶大宋。

再加上西夏态度不明,董粘虎视眈眈,木征又陷入了犹豫之中。

就在此时,宋军派人来送信,说大宋秦风经略安抚使盛长槐意欲和木征部会盟,重启之前唃厮啰和大宋的盟约,共同防卫西夏,并流漏出支持木征成为吐蕃之主的意愿。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木征在收到盛长槐亲笔信之后,心中大为意动,其祖父唃厮啰在吐蕃诸部被奉为雄主,无论是其父瞎粘,还是木征,都以祖父唃厮啰为目标,但要成为唃厮啰那样的吐蕃共主,他的二叔董粘就是木征最大的对手,更何况董粘占据邈川这个吐蕃诸部最重要的地方,得到大部分部族的拥护。

木征若想取代董粘,必须得借助大宋和西夏为助力,因其父瞎粘的缘故,董粘和西夏早有盟约,就算要联合吐蕃,对于西夏来说,董粘才是第一人选,甚至有消息称,西夏皇族愿意下嫁皇女给董粘之子,若非二人年纪还小,说不定早就已经和亲了。

在熙州吐蕃十三部或覆灭,或偷袭之后半个月,秦风路迎来粮食丰收,组织抢收完小麦之后的盛长槐,于熙河交界处与木征会盟。

经过前次大战,大宋兵精马壮,尤其是盛长槐会盟期间同意木征部落和大宋将官切磋,有输有赢,二十岁的杨继宗连败五名木征部勇士,得了一个头彩。

吐蕃人信奉武力,大宋将官武艺卓绝,本来就赢得了他们的尊重,等到后来,木征提议和盛长槐比试箭法,结果盛长槐一箭射中两只大雁,技惊四座,哪怕是唃厮啰在的时候,吐蕃诸部一统之时,他们也没有过这样的神射手。

木征虽然年轻,但也明白,宋军不可力敌,再者说了,熙州又不是盛长槐从木征部手中夺取的,两家并没有交恶,再加上西夏明显更倾向于和董粘合流,在和族中智者交谈之下,木征终于下了决心,和大宋维系当年唃厮啰和大宋的盟约。

盛长槐便以鸿胪寺寺卿的身份答应木征,促成木征继承当年唃厮啰宝顺军节度使之位,兼领桃州和河州刺史之职,并在两地设立互市,木征答应名义上尊宋皇为主,双方重新签订盟约,守望相助,共同抵御西夏。

说不上谁占便宜谁吃亏,和大宋签订盟约之后,木征部便可以把重心放到董粘身上,大宋也可以一心一意防御西夏,互市一开,双方各取所需,互补有余,皆大欢喜。

九月,兵部续功完成,盛长槐以收复熙州之功,晋爵西平侯,世袭罔替,余者皆有封赏,官家也同意了盛长槐和木征部的所签订的盟约,或许是为了安定木征的心,直接给了木征一个安乡郡王之位。

至此,熙州正式归入大宋管辖,秦风经略安抚司治所迁入熙州,王韶以安抚司副使之职兼任熙州知州,秦州没有知州,李通判因协助安抚司治理有功,小升半级,升任知州,通判一职由朝中另行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