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妾室茶

族谱,不光是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典籍,更是维系一个家族团结的重要利器,随着家族慢慢增长,又分为总谱和分谱,每隔五代,便要重新建立世系图谱。

盛家本没有什么族谱,老老太爷当年发迹之后,便学着大户人家请了宥阳当年有名的读书人帮盛家编撰了一份族谱,老老太爷少年父母去世,得同姓亲戚照料才得以长大,并白手起家闯下了偌大的家业,因而将村中同姓者均编撰至族谱里,他这一脉因祖祠和祭田均为老老太爷出钱,因而被定为嫡支,三个儿子分家之后,又分为大房,二房,三房。

老老太爷的前三辈除父母外均不可考,乃是老一辈根据记忆编纂出来的名字,实际上对不对,也没人说的准,包括和旁支之间的关系,因当年编纂族谱的时候,老一辈已经没人了,因而皆编为同一高祖所出,不过却得到了盛家旁支的认可,嫡支和旁支当年已经有了差距,旁支巴不得和嫡支的关系更近一步,当然,具体实情如何,盛长槐不得而知。

到了盛长槐名义上的父亲这一辈,乃是第六世,正好是重新建立世系图谱的时候,待盛维去世,盛长槐这一系便为嫡支,大房三房,甚至积英巷那边的二房,五服过后,便为旁支。

这件事乃是大房的盛维定下来的,三房人微言轻,当然不敢有意见,至于二房,别看盛紘官做的大,但是在族内事务上,他还没盛维说话好使,再说了,就算不改,他这一支将来也是旁支,更别说他还是庶子出身,虽然继承了二房家业,但嫡子这一脉有了后,即便是二房分谱,他也是旁支,自然不会出什么幺蛾子,这种事情,和身份没关系,旁支比嫡支混的好的家族多了去了,要是觉得不忿,那就分谱,不知道为何,盛紘并没有这么做。

蜀县侯府后院,新祠堂才装扮上没多久,今日便赢来了它出世以来第一件大事,下一代族长的新娘子,在嫁入侯府第二日,便要续上族谱。

盛长槐在这一页第二行找到自己的名字,旁边写上了娶妻张氏四个字,这个年头,嫁入别人家的女子,记谱是没有名的,只有一个娘家姓,除非此人有什么让族内人感到荣幸或者为宗族争光的事情,才会在附录里面记载事迹,比如现在的英国公独女,盛长槐亲自在附录里写下了,嘉佑八年,盛氏七世孙媳桂芬封三品淑人,母家英国公张氏。

后面如果盛长槐升官加爵,张大娘子的诰命升级,便如现在一般,在后面添加便是,至于盛长槐自己,盛维当初把族谱主册送到汴京的时候,已经在附录里面写上了盛长槐因何封爵,什么时候立下什么功劳,又晋爵侯爵,封了什么官,可比张大娘子干巴巴这几句要丰富多了,甚至还专门请了读书人写下了类似传记的文章,以供后人瞻仰。

在盛长槐把张大娘子名字记到族谱里之后,张大娘子才算是真正成为盛家人,以后别人也可以称呼她为盛夫人,或者蜀县侯夫人,身份高贵如太后皇后者,也可以称呼她为盛张氏。

做完这一切,盛长槐带着张大娘子,后面跟着盛长杨,他们三个人对着祖宗牌位磕头行礼,这一切才算结束,至于杨怜儿,她虽然是盛长槐的妹妹,但却非盛家人,自然是不能进入盛家祠堂的,尤其是这个时候,除非盛家祠堂出了什么大事情,需要修缮啥的进来帮忙,又或者是盛长槐因某种原因邀请进来。

当然,盛家的下人在其余时候,还是能进来的,他们也算是盛家人,毕竟打扫什么的,还是需要人手的,在这一块,这个年头还是很人性化的,用盛长槐的话来说,规矩什么的,都是高位者制定的,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即便是不合理的,反而能一直被流传下来。

“拜见主君,大娘子。”

在祠堂的外边,盛家有脸面的下人,包括张大娘子陪嫁过来的贴身丫鬟和女使头子等,都在外边等候着,等盛长槐和张大娘子出来,马上跪下来行礼拜见,就算是张大娘子的奶妈子杨嬷嬷也不例外,这是正式定下主仆名分,谁都不敢马虎大意,在这种时候,就没什么尊老爱幼的说法了,要不然你就别来,来了就得下跪,这也是规矩。

而在这时候能在祠堂外边给家里的主君大娘子行使主仆之礼的,无一不是家中有地位的,磕头下跪这种事,反而都趋之若鹜。

既然是定下主仆名分,那肯定不是外边的称呼,自然要叫主君和大娘子,而不是侯爷或者侯爵娘子。

盛长槐点了点头,给翠柳杨柳,还有芙蓉茉莉四个丫鬟示意了一下,她们四个连忙起身,走到院外端进来几个盘子,由张大娘子分赏给管事和头人,这算是大娘子赏给下人的,这种事情并无定例,全看主家心情,但若有赏赐,也是拉拢下人的不二法门。

至于其他下人,肯定不是张大娘子一个个去发,而是当初宣布,每人多发一个月月钱,下次领月钱的时候一并发放,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