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可黄山村能用的地方也不大,真正能用的,加起来能有个三五百亩就差不多了。

这还是算上所有的山林,还有那一片不小的水源湖泊。

如此一来,他就必须要做出其他选择了。

下一批的设备过来之后,工厂的扩建就要开始。

基本上,工厂会直接扩张到八百亩左右的面积。

剩下二百多亩的土地,是建造住宅楼的地方。

哪怕不考虑太多绿化之类的东西,只考虑采光的话,一共能建差不多九十栋楼左右。

每栋楼按照一层四户来算,六层楼的建筑,一共加起来能容纳两千一百多户。

一家三口来算,顶天了能住六千多人。

哪怕按照一家四口人算,硬塞的话也不过八千多人。

洪筠现在手下就已经有了近五千人,也就是说整个折腾完,顶多就能再招几百口人。

能用的劳动力,最多能再添大概两千人左右。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毕竟这年头能住习惯这种筒子楼的人不多。

他不可能搞的容积率太高,那样的住宅太压抑了。

所以,七算八算,估计他这点地用完,就手里这点人差不多能住下就不错了。

撑死了再多个千八百人,堪堪能凑合撑起来这个八百亩的工厂。

如果再想办法,在西关镇那边购买一批土地,搞点住宅楼建起来,顺便扩展下山道。

洪筠的思维开始发散,那山路不长,要是可以用水泥修建一番,再配备上自行车的话。

也许,工人的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是这个想法还没想完,就被他给掐断了。

给工人人手一辆自行车,那是在给自己招灾呢?

同样,也会给手下的工人惹来太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这年头自行车可是贵重物品。

当然,修山路这件事可以考虑,如果条件允许,修一条好山路,会有很多村民愿意来回跑着来工厂上班的。

或者,搞点马车,当成工厂的班车接送?

只是工厂无法继续扩建,就限制了太多的生产力。

只能扩展八百亩地,按照目前的势头来看,一个月的纯收益,上限应该在一百万美元左右。

几个人分一分,洪筠扣除成本后大概能得到六十万左右。

听起来很多,一年七百万美金的纯收益,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世界级的富豪了。

可这年代,服装行业技术含量没那么高。

哪怕是目前看起来,火爆一时的丝袜专利技术,也根本隐瞒不了太久。

因为再过九年,杜邦公司就会研究出自己的尼龙纤维技术,到那时候,丝袜的制作就不再是秘密。

况且,以现在的势头来看,估计最多再有一年,那些巨头就会将目光投过来。

到时候,就算不用下三滥手段,明着竞争,也许尼龙技术会更早被人破解掉。

至于什么专利保护,别扯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帮人有的是办法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