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封赏,肯定是不少的。
燕铭却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凡是皇帝封赏过来的东西,他都以大汉朝的名义在夜郎当地做了学校的基础建设。
南夷粗定,需要的是稳定。
同时,大汉对南夷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开发西夷的事儿。
敢于反抗大汉,就是铁血镇压。
反之,则享受到大汉的资源,得到更先进的东西。
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很快就传遍了西南夷的各个角落。
这种建设是漫长的,大汉朝也不可能等待这种建设有了成效,才会去找西夷诸国说,你看,我们在南夷的成就,归汉是最好的选择。
换句话说,就是真的这样快就有了成效,一些当权者的私心,也不允许这样无条件的归汉。
索性,大汉的军队是强大的。
整个西夷,在汉使到来的时候,除了当羌国之外,以古滇国为首的数十个部落全都表示愿意归汉。
燕铭早就看明白了这群蛮夷人。
他们所说的归汉,更多的是想从大汉这里得到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生产力。
对燕铭来说,这些蛮夷人看着先进的东西,在他眼中一文不值。他要的,就只有一个,所有归汉的国家部落,统一学习汉语。
语言,才是统一的基本。
嘴里说的一样,心里想的一样程度就高一些。
对于燕铭在西南夷的一切操作,刘彻都是满意的。
他对燕铭最满意的地方,就是燕铭把皇家给的赏赐都以大汉朝的名义,以皇家的名义,给了西南夷地区的民众。
而且燕铭在大力的推进汉语推广的教育。
这虽然和他说的义务教育相差还有些距离,但却是基础。
刘彻是个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帝王。
他知道,燕铭做的这件事儿,比上古的孔孟老庄都要靠谱。
孔孟老庄只是建立了各自的学说。
而燕铭,则是让天下人都说汉话。
说了汉语,就是汉人。
“义务教育,必须推广。”刘彻下定决心要推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