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这篇文章的话语不多,在影片专栏中加上一段,也算是丰富一下报纸的内容吧。

终于,在影片上映的第四天,因为纽约市场的票房大卖,全美共107家院线在后期发力了,在一场场姗姗来迟的播放下,纽约时报的影评专栏中,终于出现了关于大象的评论。

“著名影评家查尔斯,对于大象的观影感受:如果不是男主角和最后的高潮爆发,普通人应该能在影院中昏昏的睡去,但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却是颇为的新颖动人……”

这对于一部文艺片来说,简直就是直接点赞的评论了,而时时关注的薇薇安转手就将评论连同大象票房逆袭的数据发到了og的上边。

“我对这部影片越来越感兴趣了,看到我们城市有院线上映,我很欣慰……”

“nylon中看着秦观恍若天人,大荧幕镜头是骗不了人的,我要去检验一下帅哥的硬通货。”

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在北美各地的艺术院线中上演,通常一部影片,首日的销售为最高的常规,在大象这部影片的身上,完美的体现了什么叫做反转。

2家院线增加成107家,次日,三日的票房,以十倍之力完成了一路坚挺之路。

……

奇怪的一幕正以更奇怪的方式继续上演着。

韩煮酒和一众兄弟们,端坐在电影院的前排,这个场基本上算是被唐人街的人给包场了,作为自家的救命恩人,自己必须要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这电影到底是演了个啥啊,这人杀的没头没尾的……

“妈的,你么这群小崽子,都别睡了……”

“啊,已经结束了?老大?”

“太丢人了!以后还怎么带你们出来,简直就是侮辱了艺术,艺术懂不!”

一旁刚从另一个厅出来的一对儒雅的老夫妻,正温馨的讨论着刚才看的影片的片段,就看到了这一场子中国人,满身的肃穆从散场的电影院中离开,那队形保持的是十分的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