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在星期一,连着周末,正好三天假。鉴于月圆人亦圆,学校考虑再三,决定让学生周二上午返校。另外,布置了“适量”的作业,令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学校的氛围。
区别于以往在第一时间完成所有作业,余贤划分了日程,白天学习,晚上准备着他的小说。到周日下午,他如释重负地收好最后一张数学试卷。
由此,余贤可以致力于小说了。
这篇80万字的,风格偏向二次元日常的小说,背景设定在厂西漓江市。作为厂西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朝的山水名城,右旁漓江,左依桃花江,交汇四湖,水汽充盈。余贤有幸去过漓江市拜访亲戚,08年,还是09年?不记得了。那时是4月初,正值春雨。
暂居漓江的六天,细雨连绵。由室内朝外看去,一切都是灰朦,外界的联系,似乎被纷乱无章的雨滴声阻隔。有时在屋里也不得安生,运气差的话,细雨过后接上回南天,一旦开窗,满屋子躲不了受潮,被褥粘稠,桌椅湿漉,亲戚家的大屁股电视,画面扭曲成梵高名画。
若是不开窗,室内又格外沉闷——多愁善感的人,免不了长吁短叹,用手指在遍布水珠的玻璃上抄写伤感句子。
而蒙蒙之中手执一伞,沿着漓江,则走进了一卷泼墨山水。水雾稀释群山的翠绿,在灰白绘卷里更显墨韵,岩石棱角,或是磨平,或是覆上一层面纱,叫人看不得仔细,单凭轮廓诗意遐想。屋内的雨声嘈杂,解放桥上却成了空灵的和声。
朝南望,隔得愈远,水汽愈浓。余贤的记忆中,江畔的象鼻山脚踩大片白云,大有路过的神僧揭开封印,隐藏在山里的神象重见天日,架起祥云欲冲天庭的气势——亲戚最近来电说,市政府要在解放桥边重修逍遥楼,介时登高俯览,想必更有风味,更具悠然。
同一城市,同一时段,不同风景。居住于此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轨迹造就了各自的性格。
赵梦华每周乘坐24路公交车,往返与七星区和漓江中学,过着标准的两点一线生活。在学校,身为学生会长的她一面处理寻常事务,一面保持着自己的良好成绩,有时候班委拿不定主意,也会咨询她的意见。周末同理,不过学校变成了补习班。
回到家,工作繁忙的父母给予了她充足的物资条件——在一个三口之家独立生活,偶尔家人相遇几分钟,话题除了学习,就是警告她不要早恋——十八年来,她习惯了,为了完成繁忙的日程,笑容所消耗的能量也要节省。
与她同校,学业平平的墨子秋并不受人关注,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是与隔着漓江中学一片桂湖的奶茶店老板——其实是他家经营的,但一年前父母意外双亡后,这家店成了他唯一的经济来源。
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随意地完成作业后,就下楼与员工一起营业。日子同样平滑单调且辛劳。不同于赵梦华的是,墨子秋很享受这一平淡。
以上是余贤在学校就做好的背景与人设。他端坐在房间的书桌前,两手竖起手机,双臂间平放着手写的大纲,两根拇指飞快地用拼音九键码字。
开年以来,文化执法大队连续组织了好几次突击检查,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新来的领导在市报上发言,要杜绝未成年人上网吧事件。南珠市的网吧、网咖起初不以为然:每年都喊这口号,在高考、中考期间大张旗鼓,事后又放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