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屈原的不甘

魏国败了,楚国败了,韩国彻底不指望了,合纵之国,只有一个赵国,也马上要快了。

“秦王此人,重谋,重思,重疾也,谋者,善用谋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为其长,重思,开辟新风,开辟新军,开辟新教化,开辟新礼法,开辟新吏治,大农司,大水司,种种秦国府司,令秦国之强,超出我知之想也,重疾,乃快也,军有战卒之快,治有国务府之快,你可曾见过,秦国每取一郡后,一年之内,有过治理失策吗,秦国之可怕,非我等之思也!”

屈原的话,道出了秦国强大的根本。

远在千里之外的秦王,哪能知道,在楚国也有一个秦学大家,也有一个他的知音,那就是屈原。

这些年来,屈原力争变法,练盾甲一军,妄图借用强军之法,来推动整个楚国的变法,可因为太行径一战,盾甲军全灭,将楚国上下变法的激情,一下子丢入了谷底,更可怕的是,楚王要助长王威,就只能借用秦王、与秦国联盟来达到目的,这不是与虎谋皮,又是什么呢?

对于屈原的顾虑,黄歇还是很不能理解,天下诸国,屈原缘何单独对秦国,是这样的惧怕,但他也能够接受,因为他能够理解,屈原的忧国之心。

“楚秦联军,听说已下南海,百越之地,未尝不是富庶之所,或许我楚国之利,在于南方也说不好!”

黄歇想了想,又接上了一句。

他要离开临淄,他要随屈原入楚,然后再向楚王请求,他要去南海,去开辟新的土地,在他看来,这或许真能成为楚国强盛的基础。

不说这些还好,一说起这些,屈原更是忧心忡忡。

他所担心的,倒不是公子子兰不回来的事,他反而觉得子兰不回,楚人南下,这对楚国教化百越氏族,是非常有好处的。

屈原用秦人的思维方式,专门对楚国研究了很久,楚国从本质上来说,并非是完全的郡县制,楚国的氏族,各有各的封地,各地有各自的税收和大军,虽然有县师,统一归属楚王,可本质上,封君的权力和氏族的权力都很大。

秦国的重臣,可以是在咸阳没有根基的山东士子,而楚国的令尹,大司马,大将军这些位置,都是由最重要的氏族把持,氏族们获得大片的封地,拥有极大的权势。

当然,这也并非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氏族们有封地,会让他们保持着对开疆扩土的最大热情,持续的开疆拓土,也会让他们团结,凝聚一心,让一直让楚国强盛下去。

现在推动变法的强国之路,似乎很难,那一直开疆拓土,会相对容易些。

屈原所担心的,是楚国白会辛苦了一场,让秦人得利。

“南海之地,彻底立郡县,划入我楚治下,需得多久?”

屈原这么一问,倒是让黄歇,好好想了一阵。

“我以为,当得十年,五年筑城,五年教化,方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