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之严,虽有好,但若是处处彰显,反而为其乱,事事皆靠法来约束,也必定会造成整个社会,失去活力,无活力,则无创新,无创新,则不可能有盛世,顺应着,重农抑商的律令,要适当的放开一些的,制定出完整的商业和工业法。
法轻易不能更,法定下是什么,那就只能是什么,嬴荡做这一步,也是为将来的大一统准备,这才是真正的万事基业。???
秦王寝宫。
君臣三人落座,照例在寒暄过后,嬴荡才开始步入正题。
寒暄,乃彰显秦王爱惜贤才和重视人才之心,也是秦王以人道为本的体现,这样的事情,他做得久了,就会成为他的日常,以后天下的人都会认为,秦王乃是圣明贤君,可为天下表率。
“国之治理,在于权力之分,只有权力均衡,国才有安,我秦之大权,皆在于五也,一曰军权,二曰立法,三曰行政,四曰司法,五曰监察也。
国务府六台,各有其权,却又互相交融,互相制衡,其中立法权,则是由治礼台和刑尉台共同执掌,刑尉台为主,表律令,表国律,治礼台为辅,表民意也。
而国务府所掌,乃是寡人之权,大秦之权,旗下各司,乃我大秦职能部门,主具体之事,却并无权也,这些年来,正是因为我秦国府如此高效,我秦之国力,方能蒸蒸日上。
世人皆以为,国务府治礼台之权,乃我秦最小也,实则不然,治礼台之权,乃是儒家纲常,儒家又源自大周礼法,此乃国体,如此,治礼台有颠覆我国体之能,此干系甚重,寡人不可不察也。
两位国务大臣,俱是我秦之栋梁肱骨,刑尉台手持我大秦之法律,治礼台手持我大秦之礼教,今日,寡人想与两位来一场礼法之争,也是一场儒法之争,以此来确定,我大秦国体,万世不可更也!”
确认国体?
孟轲有些疑惑。
在他的心中,这本就是不需要确认的,因为从大王的所作所为,都能看出,秦国是以法为本。
在未入秦前,他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儒家在秦国,居然会推行得如此顺利,儒家立后,百年之功,还敌不过在秦,这短短的四年。
秦国国体,是不会变的,也不可能变的,大王召集他来相商,这是要对儒法明确定性了,自此之后,或许儒家也会受到秦法的约束,这才是真正的法家为本。
至于殷丽,他虽然是法儒兼修,但他这一生当中,最推崇的还是魏文侯之法,那当然还是偏向法家了。
“臣等遵令!”
殷丽和孟轲对视一眼,同时说道。
秦国君臣,共事五年之久,他们清楚,大王刚才就只是开了一个头,引出了话题,真正要谈论的,还没有说出来呢,也正是因为大王的这种睿智,让朝堂之上,形成了群策群力、议政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