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白起歼灭 蒙鹜先锋

“我秦国五十万大军,多是征召农夫,其人虽多,但易临阵怯敌,于战阵之上,卒无其伍,伍无其什,什无其百,百无其千,千无其将,军令不通,就是不明军鼓者,也不在少说,如此之众,何以成军!

孙子曾为吴王练兵,以五十宫女而击败五十宦者,何也,皆因法令也,当年,这战事一起,我秦五十万大军就混乱一团,因只知前进,不知左右。

而吴起所领武卒,皆是军纪严明,善于穿插,直破我军中军,此一来,我军阵大乱,五十万人,惶惶恐恐,满山乱撞,纵有百万,也无其威也。

臣以为,如今我秦楚之战,当如当年河西之战也,臣曾从汉水而下,直入楚国上庸、房陵之地,翻越巴山而刺探军情。

楚国十万大军,以山势为营,以沟壑为防,遍及整个巴山,可谓之森严,如此以逸待劳,我秦军谈何优势,况且山高水长,地势狭小,并无广处,纵然有百万大军,也施展不开,无法列下军阵。

可凡有其利者,也必有其弊,十万楚军,落于大山之中,彼此相隔,将令难行,卒不知将,将不知卒,正如当年我秦五十万大军,所面临之局,此次攻楚,不如学那吴起,取楚国之重,乱楚国之阵!”

白起之言,掷地有声。

嬴荡发现,此人最善于学习,不管是兵书,还是战事,他都能得出经验来。

一番说辞,的确是很有道理。

魏国武卒之强,强在兵精,强在执行力,在山地作战,大军难以铺开,那精兵强将,要远胜人数之优。

对于秦军的攻势,楚国或许未曾想到,但这对秦军的防备之心,不能没有,真要是一步步地攻过去,胜负难料,容易胶着。

攻楚之战,难也!

“那何谓楚国之重?”

秦王又问。

“回大王,当属上庸也。”

上庸?

秦楚之间,有巴山相隔,从南郑向东,穿越巴山之后,所遇楚国第一座大城,便是上庸。

秦国若要大举攻楚,能走的路有两条。

其一,就是从巴郡郡府江州城,顺着大江一路南下,直取夷陵,其后再围攻国都郢城。

其二,从南郑发兵,顺汉水而下,穿越巴山,直取楚上庸、房陵诸地,然后再以此为根据,一路南下,攻破楚国鄢城、郢城两都,切入其腹地。

自古以来,秦楚相争,多在上庸、南郑之地,所以楚国大军,也多在此处布防,此路难行。若是顺着大江而下,就只有一座夷陵,据斥候军报,夷陵并无强兵,还可乘船而下,是要容易一些。

秦王所思,就是想走个不寻常的、而又容易的路。

从江州城过去,出其不意,攻下夷陵,再往下,就是郢城,没想到白起还是选择了顺汉水而下,历史记载,鄢郢之战,白起正是这样所为。

“那若是从江州,直下夷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