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张羡龄便搜罗了一些润肺止咳的食物,变着花样做给他吃。这一项吃得较多的, 是小吊梨汤。
进贡的上好雪梨洗净改刀成块,与银耳、冰糖同煮,再撒上一把枸杞,几粒话梅,吊在小火炉上慢慢的熬。等熬上一个时辰,握着厚纱布揭开盖一瞧,颜色清如茶,便可以食用。
因为放了冰糖,所以可以当做甜品吃,朱祐樘倒也能接受。
“知道的。”朱祐樘唤她,“笑笑,你过来瞧。”
张羡龄走过去一看,是好几套长画,最上面一卷是天寿山周围地区的堪舆图。
自永乐年间迁都以来,大明的皇陵便落在了天寿山周围,譬如说英庙老爷的裕陵,宪庙老爷的茂陵。
张羡龄见一幅图上用朱笔画了几个圈,她蹙眉问:“这是?”
朱祐樘道:“这些都是圈出的适宜建陵的吉地,你看哪里好?”
“我看哪里都不好。”张羡龄沉着脸道,“樘哥哥如今春秋鼎盛,哪里需要考虑建陵之事?”
在身后事上,古今观念有别。有些朝代,皇帝一登基便会考虑建帝陵,并不觉得不吉利。
不过本朝之制却略有不同,像是英庙老爷、宪庙老爷生前并未择定帝陵,而是在驾崩之后,由继任皇帝择定吉地并建设帝陵。因此张羡龄听了这话,便觉得有些不舒服。
朱祐樘见笑笑不高兴,转念一想,便也明白过来,她这是担心兆头不好。
他有些惊奇,又有些好笑,起身绕到张羡龄身前:“你不是一向不信这些么?”
张羡龄瞪他:“我素日是不信的,可因为与你有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