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羡龄心里还想着织女机的事,她一手扶持起来的项目,像是另一个孩子,盼着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可如今,织女机的发展却到了一个瓶颈期。
有些话,她知道身为皇后的自己不该说,可是……可是……
她还是忍不住,向朱祐樘道:“其实,织女机如今正有一个机遇。”
朱祐樘诧异地看她一眼,下一瞬离她更近些,肩膀碰着肩膀。
他轻声说话,用只有他们俩能听见的音量:“我听着。”
“虽然说现在大明境内纺织品的市场有限,可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若是卖到海外去,必定能大有所为。”
这样大胆的话,张羡龄说出口,只觉得一颗心怦怦作跳。
她觉得,大明是时候开放海禁了。
海禁这一政策,是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之乱提出的,永乐年间曾经趁着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东风放宽了一些,但随着土木堡之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海禁政策也随之戒严。
按照历史的轨迹,明朝的海禁并不是从始至终一直持续的。弘治之后,到隆庆年间,便迎来“隆庆开关”,民间商人可出海贸易。隆庆开关一经实行,港口收取的关税立即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大量白银从海外流入,可供通关的海港被戏称为“天子南库”。
张羡龄如今想促成的,就是将“隆庆开关”提前,成就“弘治开关”。
朱祐樘思索片刻,道:“笑笑,你应当知道,如今东南沿海,倭寇并未全然无踪迹。”
“我明白。”张羡龄咬了咬唇,“可是……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