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她同朱祐樘说了自己的担忧:“小孩子还是多多和同龄人接触才是,有伴读陪着寿儿, 他上学也不会枯燥。”

伴读这说法,之前也有,但陪着小太子或者小皇子读书的,全是小内侍。

这些内侍陪着皇子一起长大,情谊自然不一般,许多皇子习惯亲昵的称呼陪伴自己长大的内侍为“伴伴”。朱祐樘从前也会叫覃吉“伴伴”。

若按常理,陪着寿儿读书的也会是一些从内书堂选出来的小内侍。

张羡龄对于内侍并没有很深的成见。也许穿越之前,她还隐约有着后世一提起明朝就是“阉党横行”、“宦官乱政”的负面印象。但穿越之后,她逐渐意识到,宦官一如其他群体,有坏的遗臭万年的,也有好的后世留名的,譬如郑和与怀恩。

可她也希望,除了宫内的小内侍之外,寿儿能够结交一些来自宫外的小伙伴。与生长环境不同的人交往,听一听不一样的事情,增长些见识,对寿儿而言,无疑是有好处的。

所以,张羡龄希望能够从宫外挑几个伴读,也许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也许是皇亲国戚家的孩子,都行。

至于这些宫外的小伴读如何来宫里上学,张羡龄觉得完全可以仿照寄宿学校的模式,让这些小伴读学习日住在宫内,放假时仍回家里去。

从宫外挑选伴读这件事,倒不似之前改动皇太子出阁读书章程那般惹得群臣议论纷纷。

反对的臣子很少,赞成的人却很多,有些人甚至觉得是一些好事,毕竟谁家没有个与皇太子年纪相仿的孩子?若是能被选中做伴读,日后的前程一定差不了。

许多大臣听说这消息,回家立刻扒拉自己家的孩子,看有没有适龄的孩子。

报名、阅看,择定……一项项流程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