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我的错,还请中宫娘娘指点,这乐志斋好在何处?”

张羡龄忍住笑意,学着导游的腔调说:“请看,我们现在位于的就是乐志斋前头的假山了,这假山下有石洞,可以钻来钻去玩,不过要小心脑袋,别磕着了。”

“脚抬一下,沿着台阶往上走,这就到月台了,这么一个风水宝地,无论是赏景还是活动活动身子骨,都是很适宜的。”

张羡龄回过身来,一边看着朱祐樘笑,一边倒着走:“再往里,就是乐志斋了。”

朱祐樘怕她跌倒,忙道:“好好走路。”

两人行至月台,早有宫女内侍将乐志斋的门推开,因多日未曾有人来,所以堪堪进到室内的时候,闻得些淡淡的涩味,是门窗久闭得缘故。好在一排排香炉进来,气味立刻好闻了起来。

乐志斋正中的明间里设有画绢山水屏风、凉床、花藤墩等家具,风格典雅庄重,没有金玉摆设,因此富贵之气倒很不明显。

在凉床上坐定,张羡龄叫宫人把窗户全都打开。

宫人领命,拿起靠在墙角边的细长木棍,将窗儿一扇扇推开,夏夜的风吹进斋中,给人以凉爽之意。

“若我是公主,会喜欢在这样的地方上学。”张羡龄望着窗外,紫红天幕下,香樟树影婆娑,轻柔的风声与莎莎的树叶响动之声令她想起穿越前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她的教室窗外,也有一株香樟树。

她想起从前看过的一副对联,感慨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个地方作学堂,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