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而已。
真要说“做电商的公司”,更后来的天猫,以及京东,才更适合这个头衔。
从2003年5月,到2005年1月,淘宝网刚刚成立满20个月。
和后世之人错觉的那个繁华着锦、烈火烹油的淘宝网印象不同,2005年初的淘宝网,还处在一个阵痛挣扎的阶段。
最初一年半里,能开拓的业务基本上都展开了。
但是,正如爱情在18个月的多巴胺热烈结束后,会进入短暂的不应期。淘宝网的发展,在最初的野蛮扩张结束后,也进入了量变堆叠放缓的尴尬局面。如果不做一些转型调整的话,后续的前景会很迷茫。
最初铺开的那些卖电子产品、卖标准化产品的成熟市场,开始渐渐饱和;而新的非标产品的市场,却还没有成熟。国内网民,在2005年年初这个时间窗口,还没有养成在网上买非标产品的习惯。
这年头,人们上网买东西,图的就是一个便宜。如果一样网商提供的产品,不能证明其价格比全国所有实体店都便宜的话,网上的东西是卖不出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凡是不利于精确价格比较的产品,在网上都还是一片惨淡。
在卖书的领域,当当网走得比淘宝网更早,淘宝根本就卖不好书。哪怕是后世,和当当抢夺图书网购市场的,也得轮到京东。
在卖电子产品的领域,新出现的“中关村在线”等更专业、更单一的专项网购和咨询渠道开始崛起,买这些专业产品的网民,也开始倾向于找更专业的网商。
2004年的淘宝网年终总结会议上,阿里集团老板马云,对全体高层问了一个问题:
怎么样,才能把购买搜索条件更模糊产品的用户,拉到互联网上来?
“现在在我们网站上买东西的,都是些什么人?基本上还都是专业网民,都是男人,都是很懂电脑的人!这些人会买什么?只会买cu、内存条、显卡、手机;只会买书籍;这些产品的共性是什么?是都很标准化!
随便一款cu、内存条、手机,只要具体型号对上,不管从哪家买,都完全一样。随便买一本书,只要书名和作者对上,内容就完全一样。这些产品,不存在质量差异,纯粹就是拼价格战,客户也只在拼价格战的细分产品领域,才会想到电商!
网购发展了两年,我们做到了些什么?依然只是让‘追求标准化产品的客户想到上网买’!但是那些想看到啥喜欢就买啥、逛到啥喜欢就买啥的女人,依然不鸟我们的网购。她们依然看不出网购的价格比较优势,不信任我们!
我们就不能想想办法,把女人也吸引到互联网上来买东西么?毫无疑问,女人比男人更会买买买,如果不抓住女人,淘宝网就没有明天!阿里集团就没有明天!这个问题我希望全体都重视起来,严肃对待;不要再用技术人员、工程师的角度刻板看待!大家要群策群力,找出新的增长点。”
马云的话,其实也是有瑕疵的,但是毕竟代表了主流。比如严格来说,04、05年也不是没有女人在网上买东西,只是女人买的更多是名牌化妆品,因为化妆品是有明晰的型号的,不需要模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