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民、观音婢将所有的事情商量完,已是到了深夜。
两人到了这个时辰,腹中都已感到有些饥饿,李世民不想在夜里再让人准备宵夜,就和观音婢吃完了矮几上放的甜瓜和鲜桃。
虽说是已到深夜,书房里依然很热,躺在书房卧榻上歇息,实在是无法入眠,李世民、观音婢还是要回到青庐歇息。
观音婢帮李世民穿上衣服,喊上新竹、展画,四个人又回到青庐。
花园之中凉爽许多,李世民、观音婢简单用温水冲洗了一下,才在青庐之中相拥睡去。
------
李世民、观音婢在这日晚上,忙到深夜才歇息。
太极宫中,李渊则是一夜无眠,他要做出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这是自晋阳起兵以来,李渊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晋阳起兵时,李渊的选择,关系到李氏家族的前途和命运。
而这一次,却关系着能否确保李唐江山社稷稳固。
------
武德九年,是李渊的本命年,这一年李渊是六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李渊这时已到了「耳顺之年」。
所谓耳顺之年,就是说人到了这个年纪,只要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出是非真假,已能正确判断事情的利弊,并能够正确对待。
------
经过几十年的打磨和拼搏,李渊已达到天下的最高权力巅峰,已是遍览人间春色。
到了这个年龄,李渊的生理欲望正日渐消退,心理的欲望已得到满足。
在李渊今后的人生历程中,他最看重的应该是什么?是大位的传承,是确保李唐江山永固,是自己万年之后李氏祖宗和他本人,得享子孙的供奉和祭祀。
------
武德末年,李渊心中备受打击。
三个成年儿子为了大位争斗不息,近段时间又接连听说两儿子和宠妃对他的背叛。
虽然李渊身居天子之位,为天下至尊,但是他却有些心灰意懒,整日食不甘味。
萧瑀、陈叔达曾多次向李渊进谏,「当断不断,反蒙其乱,最后会祸起萧墙,父子不亲,兄弟相残。」
封德彝也曾向李渊说过,「秦王功高,当立为太子,否则恐难久居于太子之下。」
------
李渊认识到,由谁承继大统之事不能再拖,已到了必须决断的时候,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就是趁自己仍然健在之时,将皇位传位给李世民。
在决定由谁承继皇位继承人的关键时刻,李渊夜不能寐,他将历朝历代在心中一一过了一遍,想从古人那里找到一些借鉴。
李渊发现,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在去世之后才将大位传给承嗣之人,在世时就禅位于儿子的皇帝一个都没有。
------
但是,有一个人却让李渊心中为之一亮。
这个人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他在世时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小儿子公子何,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