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揽着裙裾,蹲下身,捡起一颗石子。
然后站起身,将石子抛入湖中,「噔」的一声,石子落入水中,激起一圈涟漪。
接下来,观音婢才又和李世民说起「除佛」之事。
「自隋末以为,无数男女为逃避兵役、税赋躲进庙宇佛寺,庙宇佛寺占有田产不计其数,修建佛殿、塑造菩萨金身,耗费无数钱财;寺院僧尼,仅长安周边就不下十万人,不婚配、不生子,影响人口增长。」
「仅此两项,就与朝廷富国强兵的政令相违背,其它的弊端还有很多,世民阿兄可以自己去想。」
李世民点头,「确实如阿婢所说的这样。」
------
观音婢调皮地冲李世民一笑,半是戏谑,半是狡黠地看着李世民,「世民阿兄才智天下无双,谋略超过卧龙凤雏,阿婢不再多说,你定然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世民见观音婢又要促狭,他眼含深意看着观音婢,蓦然抬手向观音婢头上摸去。
观音婢向下一缩身,咯咯笑着向前跑了几步,然后转过身,弯腰扶着双膝看着李世民笑。
------
李世民仔细想了一夜,第二日兴冲冲地去见李渊。
李渊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李世民当着他的面这样兴高采烈的样子。
李世民向李渊施过礼,在几案对面坐下,服侍的宫女上前为他斟了一盏香茗。
李渊含笑看着李世民问道,「二郎是否有何喜事。」
-----
李世民端起茶呷了一口,一脸兴奋地道,「儿臣有一个重要发现,这件事可能会影响今生、后世。」
李渊被李世民的情绪感染,好奇地问,「是何发现,竟让二郎如此高兴?」
李世民将身子向前倾了倾,带有几分神秘地问李渊,「阿爷有没有发现?自秦汉至西晋,除了三国乱了几十年,天下基本上是一统。」
「自东晋至隋朝之前,天下南北分治数百年,北人虽然强猂,却始终未能渡过长江一统天下。」
------
李渊将李世民的话在心中过了一遍,逐个朝代对照了一下,还真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
想过之后,李渊却不以为然地道,「这算什么重要发现?熟读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些。」
李世民又将身子向前探了探,对李渊道,「阿爷,儿臣说的重点,不是隋朝之前,而是隋朝之后。」
「隋朝之前数百年,北人都无力南下。而到了隋朝,杨广、杨素率军渡过长江,就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到了我们大唐,李靖将萧铣轻松击败之后,整个江南基本上是传檄而定。」
「阿爷以为这是为何?」
------
李渊沉思良久,方才说道,「这个阿爷还不曾仔细想过,二郎以为是何原因。」
李世民肃容坐好,认真地道,「儿臣想了多日,才有所发现。我认为是南朝君臣昏庸,民风孱弱。造成这样的根源是君臣、百姓多笃信佛法。他们认为人的命运由前世来定,今生修的是来生。既然这样,谁还会为今生去奋斗、拼争?」
「最重要的一点,在佛法的熏染之下,君臣百姓已没了血性,在生死存亡之际,沉默如羔羊,任人宰割。」
------
李渊点头,「阿爷也发现,南人是没了血性。世族子弟沉迷于游乐,耽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玩弄风情。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柔弱如妇人。这样的国家怎会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