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的职责是统领百官,副长官是左、右仆射,下设六部,统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天策上将这个职位是专门为李世民设置的,高到没有品级,天策上将府是专门为李世民服务的官署。
所谓统领十二卫大将军,就是说十二卫都归李世民统领,每卫有从二品上将军一名,正三品大将军一名。
------
从李世民担任的官职可以看出,李世民是军、政、京城守卫、皇宫守卫等要务,一手统揽。在秦王府他还有左、右共六个护军府和左、右共两个亲军府。
李建成既不主管军务,也不主管政务,京城守卫、皇宫守卫也不归他管,他只不过是一个挂名的太子。他所掌控的兵力只有东宫守卫。
李元吉虽说被再次任命为并州总管,却没有到晋阳上任,也只是挂名而已。他所掌控的兵力有齐王府左、右共六个护军府和左、右共两个亲军府,兵力有上万人。
------
经过上面一番分析,可以看出,长安城其实就是李世民的天下。
他让谁活,那人不一定能活下来;但是他让谁死,那人就一定活不成。
李渊在李世民的保护之下,实际上也是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下。
在长安城,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李世民面前,就没有还手之力。
------
在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之中,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的长官视同宰相。
尚书省设尚书令一人,由李世民兼任,副手左仆射是裴寂,右仆射是萧瑀,他二人代行宰相之职。
门下省设侍中二人,只任命了陈叔达一人。
中书省设中书令二人,只任命了封德彝一人。
此时,宰相为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四人。
------
四名宰相之中,每人各有特色。
裴寂为人卑懦,不懂军务,不谙政务,专会溜须拍马,深得李渊喜欢。
萧瑀是西梁皇子,陈叔达是南陈皇子,两人为人正直,都是才学满腹,深谙政务。
封德彝则是机智多才,精通鬼谷之术,久经宦海沉浮,身处险境之时,总有起死回生之术。
-----
当初,封德彝随宇文士及投奔李渊,李渊认为封德彝奸巧不忠,不予重用。
封德彝赋闲在家,却不气馁,屡次向李渊献治国之策,都被李渊采纳。李渊看重他的才学,又重新启用封德彝。
李渊想废去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拉拢封德彝为其在李渊面前说情,李渊果然听从封德彝的建议,暂时打消了废李建成的想法。
后来,观音婢建议李世民将封德彝揽入帐下,随他一起平定洛阳。李世民也欣赏封德彝的才学,对他非常器重。
如今封德彝追随的宇文士及是正三品的中书侍郎,而封德彝却是他的顶头上司,正二品的中书令。
------
在应对突厥的问题上,封德彝也是主战的一方,他曾向李渊建议,「如果不战而与突厥讲和,是示弱于突厥,突厥人这次得了好处,下次还会再来。臣认为应该对突厥进行痛击,将他们打败以后再讲和,会起到恩威并施的作用。」
李渊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欣然采纳。
因为李世民、封德彝都是主战派,所以李世民对封德彝更加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