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官员劝李渊自立为帝,但李渊不同意。
从内心来说,称帝乃李渊日思夜想之事,如不想称帝又何必冒着抄家灭门的风险举兵起事?
但当下的情势却不允许,虽说是关中初定,可是北边仍有薛举、梁师都、刘武周和突厥等强敌,李密与王世充正在中原一争高低,山东、燕赵之地群雄割据,江南仍由大隋皇帝掌控。李渊如若此时称帝,有可能引起诸强联合,借机给李渊加上忤逆的罪名,共讨李渊。这样李渊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李渊内心对皇帝大位是垂涎三尺,对外却不得不打出「尊隋」的旗号。
他对外所说的,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全不是他的真心话。
------
既然还不到称帝的良机,李渊就需要立代王杨侑做傀儡皇帝。他命太常寺官员择定吉日,祭告隋文帝庙,确定尊位,筹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的礼仪。
十一月十五日,李渊率文武百官,备羽仪法驾等仪仗,迎代王杨侑即位于大兴殿,当时代王年仅十三岁。
新帝杨侑下诏,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二年为义宁元年。在诏书之中,不说废杨广立代王,而说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
新皇帝杨侑即位,下诏:特赐李渊持黄钺、持节,委以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晋封为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每日于虔化门办理政务。晋封李建成为唐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公,李元吉为齐公。
------
攻下长安以后,关中基本平定,但尚有屈突通数万军队在潼关与刘文静相峙。
李渊率军从汾阴渡黄河进入关中之时,屈突通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防守河东,打算从武关前往蓝田以援救长安。到潼关时,受刘文静兵马阻拦,两军相持一月有余。
------
眼看长安势危,屈突通心急如焚,他命令武牙郎将桑显和夜袭刘文静。
刘文静所率军队分作三处营寨,营寨外围是堑沟,堑沟里面是木桩围成的木栅,两军隔着堑沟、木栅对战。隋军试图突破木栅,冲入营寨之中。
战至天明,桑显和所率隋兵连破两座营寨木栅,仅剩文静所在的中军大寨未被突破,隋军兵马数次冲入营寨,两军短兵相接,刘文静所率「义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初显溃败之势。
------
但桑显和所率隋军从半夜战至天明,军士疲惫,也无力再战,桑显和传令起灶做饭,待将士食后再战。
刘文静见隋军休息,趁机分兵充实另外两座营寨,并命段志玄率数百轻骑,绕到隋军后面,攻其背后。
受到段志玄所率骑兵突袭,桑显和不得不派兵守住后阵,此时刘文静命三座营寨的士卒奋力出击,隋军大乱。
------
段志玄率骑兵冲入敌阵,前后冲杀,身中数箭,血染征衣,仍然气势不减。
「义军」士气大振,杀声洞彻云天,桑显和兵马瞬间溃败,桑显和单人独骑破阵而逃,所率士卒尽数被「义军」俘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