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隆冬剿匪

春游曲 复冰 1853 字 2022-10-29

如今的李渊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十几岁的儿妇,关键时候她总是能够想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主意。

李渊微笑看着观音婢,似是有所期待,「阿婢有何想法?」

观音婢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也只是灵光一现,才有了这个念头,他问李渊,

「我们能不能收编贼寇,来扩充自己的军队?」

李渊仔细想了想,他也拿不定主意,就向观音婢说出心中顾虑,

「收编盗贼,确实是扩充兵员的最好办法。但盗贼乃是反叛之罪,收容盗贼者与盗贼同罪。我们又怎能将其收归已用?」

------

观音婢感慨地道,「百姓都想安居乐业,谁愿意做盗贼?如果只剿不招抚,盗贼被官府抓住就是死罪,那些被击溃的盗贼,在一个地方逃散,会在另一个地方重聚,这样盗贼会越剿越多。」

她又问李渊,「杨广拜阿爷为慰抚大使,如果一味剿杀,岂不有违慰抚的初衷?」

「阿爷可否上奏朝廷?盛赞杨广慰抚之策,然后请特旨赦免归顺者死罪。」

李渊点头,「请特旨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今日就拟奏章,派人骑快马回东都请旨。」

-------

当日,李渊即写好奏章,派人送往东都洛阳。

适逢民部尚书樊子盖在绛州剿匪方法不当,激起民变,属地官员弹劾樊子盖。

原来,民部尚书樊子盖奉诏,征调关中三万兵士,围剿绛州盗贼敬盘陀。

但樊子盖为了快点取得成效,不分好坏,把汾水之北的村镇全部烧毁,凡是投降的盗贼,樊子盖下令一律坑杀。

他的严酷做法致使民怨沸腾,百姓无不怨愤,房舍被烧毁的良家百姓,无家可归,只能相聚为盗。

------

地方官史不耻樊子盖所为,上表参劾樊子盖。

杨广正为如何处置樊子盖发愁,见到李渊的奏折,正合他的心意。

于是杨广下诏,由李渊取代樊子盖,接替他在绛州进行剿匪,并同意李渊免除归降盗贼死罪的建议。

-------

李渊接到杨广诏书亦喜亦忧。

喜的是,马上就可从樊子盖手中按管三万军队。

忧的是,正值寒冬,天寒地冻,兵马难行,如何可以剿匪?

李渊和慰抚副使夏侯端商议了一日,两人都觉得这个时节不是用兵之时,只有先去绛州从樊子盖手中接管军队,剿匪的事等到明年春上再说。

------

李渊拿不主意,便想起李世民和观音婢,如今他二人已成了李渊离不开的拐杖,离了他们二人,李渊做起事来总有无所适从之感。

以前窦氏夫人在世时,李渊遇到大事都是和她商量,现在李世民和观音婢则成了他离不开的智囊。

窦氏夫人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交代,父亲李渊虽有大志,但总爱空想,没有人在后面督促,就会只想不做,总是下不了决心去付诸实施。她临终前叮嘱李世民,要在后面推着李渊往前走,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李家夺取天下的梦想。

李世民和观音婢深知李渊的脾性,来到晋阳以后,官署有什么大事,他两人都会提前商量一下,再为李渊参谋。

------

第二日,李渊让青雁去喊李世民和观音婢两人,要与他二人商议一下如何行事。

李世民和观音婢,昨日已对绛州剿匪的事有所计议,两人胸有成竹地去见李渊。

到了上房,青雁掀开毡帘,将二人让到屋里。

晋阳的冬天,相比于西安要寒冷得多,富贵人家,在冬季都会烧起火炕取暖,李渊所住的屋里也烧着火炕,整个房间暖烘烘的。

------

李渊正坐在炕上等着李世民和观音婢。

他将诏书摊开放在案上,一边慢慢饮着酪浆,一边琢磨着诏书上的每一句话。

李世民和观音婢解下貂裘斗蓬递给青雁,然后向李渊施礼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