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第二遍将手折看完,李渊将手折放到案上,满是欣喜地看着李世民和观音婢,「这都是谁的主意,能想出这样的点子,真是匪夷所思。」
李世民含笑看着观音婢,告诉父亲李渊,「这其中大多是阿婢的主意。」
观音婢突然变得腼腆起来,低着头不看李渊,低声道,
「我只是提了个引子,具体细节都是我和世民阿兄反复商议后确定的。」
------
看着眼前娇小玲珑、尚有几分稚气的儿妇,李渊心中更添了几分欢喜,他越发觉得这个儿妇不简单,将来必能助世民成就大事。
从此之后,观音婢在李渊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李渊对他的偏爱甚至不输于李建成和李世民。
后来观音婢和李渊之间的感情如同父女,有些李建成、李世民不方便说的话,观音婢都能直接去说。有多次,在关键时刻,都是因为观音婢向李渊谏言,才帮李世民化解了危机。
------
李渊将手折放到几案上,兴奋地对李世民和观音婢道,
「整个计划很周详,只是有个别细节还需要仔细推敲,完善之后就可按你们两人拟定的方略行事。」
「面对杨广这样才智过人的君王,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他不是轻易能够骗过的。」
「在他面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要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破绽。」
「真正得到了他的信任,得到兵权才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最后,李渊感叹,「不要小看杨广,任何小看他的人,都是自寻死路。先帝五个儿子,无一不是英才盖世,最后却是杨广在夺嫡之争中胜出,由此可见他不是易与之辈。」
------
接下来,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又对方略进行逐条分析推理,直到觉得完美无缺,没有瑕疵才确定最终方案。
确定了今后行事的方向,李渊心中既感到宽慰,也有些许的不安。他面容严肃地对李世民和观音婢道,
「这几日你二人和我都再仔细考虑一下,看还有没有什么疏漏。待我疾病痊愈,就要按此方略付诸实施。我们必须明白,这条路一旦走下去,就不能再回头。一步走错,我们整个李氏家族,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杨广,我等决不可小觑,说实话他也堪称「一代雄主」。」
李世民和观音婢听了李渊所说的话,心中也不免不寒而栗。此事不知要牵涉多少人的生死,哪敢有半点儿戏?他二人不敢有丝毫骄矜之色,于是频频点头恭谨应诺。
-------
又过了几日,李渊病情彻底痊愈。
他静心聚气,养足精神准备到宫中觐见杨广。这几日他将方略在心中过了一遍又一遍发现已没有疏漏,心中方才稳如泰山。
按照隋朝的惯例,每月初一、十五大大兴殿举行大朝会,隔日在两仪殿举行小型朝会。
正好这日不逢朝会,李渊独自到宫中去见杨广。李渊在宫门验过鱼符,径直来到万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