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殓已成,经方士卜筮确定葬期,长孙晟棺椁需在府中停放十八日再行安葬。
行完葬礼,进入守孝期。
长孙无忌作为承嗣嫡子,到长安城南小陵原长孙家族墓园,在长孙晟墓旁搭棚守孝,孝期三年。
长孙无逸丁忧在家,也在自己院内搭设草棚,在棚中居住。
甄氏、库氏都从正房搬出,住进耳房。
长孙无宪夫妇听说,长房、二房都按守孝的要求安排生活起居,为防落下不孝之名,也照长房、二房而行。
------
隋朝礼制,穿孝服不得出入公门,官员父母亡故,需丁忧三年,就是要请假三年,在家守孝。
长孙无忌临去墓园守孝之前,就将外院的掌家之权,交与长孙无逸代管。
这样长孙将军府形成长孙无逸代管外院,甄氏代管内院的局面。
长孙无宪夫妇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长孙炽的压服,也不敢有怨言显示出来。
所以,自开始守孝以来,整个长孙将军府还算相安无事。
------
守孝期间不能出门,观音婢就在府里跟着高秋娘读书、写字。
长孙晟病重之时,观音婢就已知道她和李世民有了婚约,还听说父亲留下一些书,作为自己的嫁妆。
她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书这么贵重,父亲在病重之时,还记挂着交代要留给自己。
有一日,她实在憋不住,就问高秋娘:
「听阿爷说,有一些书要给我作为嫁妆,不知都是何书?能否让我先看一下?」
高秋娘笑着道:「你问这做什么?都是你看不懂的,是留着你出嫁以后,让世民看的。」
观音婢闹着撒娇,「不管懂不懂,我看一下又何妨?」
高秋娘见她执意要看,就到正房,取回一个紫檀书匣,放在罗汉床的几案上。
------
观音婢迫不及待打开书匣,见里面放着十来本已经放得发黄的书籍。
她将书取出,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孙子兵法》、《尉繚子》、《孙子算经》,还有《边塞札记》五卷。
高秋娘在旁边一本本翻看,边看边道:「《孙子兵法》、《尉繚子》、《孙子算经》是用兵打仗用的。」
「《边塞札记》是你阿爷亲手所书,都是在北疆时用兵,以及平定突厥的实例和心得。」
「这《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则是两部奇书,由战国谋略家鬼谷先生王诩所著,是用谋和修身的宝典。」
------
观音婢听高秋娘介绍完,说道:「用兵打仗的书我不看,我最爱看奇书,看它奇在何处?」
高秋娘呵呵笑道:「你一个小孩子,就不要白废功夫,许多人穷其一生研究这两本书,甚至都无法窥其堂奥。」
观音婢不信,「难道真有这么难?」
高秋娘坚定地点点头,「真难!」
观音婢仰着脸,看着母亲,问道:「阿娘可曾看过?」
高秋娘回忆起以前往事,「看过。你阿爷不在家时,我曾在这两本书上,耗费了半年时间。」
「结果是只识其字,不知其意。还好,后来你阿爷返家,经他点拨,我才恍然而悟。」
------
观音婢高兴地道:「就是说阿娘能看懂了?」
高秋娘笑咪咪地道:「阿娘现在基本懂了,但却没有用武之地。」
观音婢抱着高秋娘的胳膊央求,「阿娘可否也点拨我一下?」
高秋娘见观音婢缠着要看,心想,阿婢不是普通的孩子,学围棋的时候,就没有预料到她有如此好的悟性,说不定看《鬼谷子》也会与常人不同,不妨让她试一下。
想到这里,她对观音婢道:「如果你真要看,就先看《本经阴符七术》。」
观音婢不解,「为何要先看《本经阴符七术》?」
------
高秋娘为了激发观音婢的兴趣,故意卖了个关子,
「要想知道为何,先听阿娘给你讲个故事。」
观音婢听说高秋娘要讲故事,跳着鼓掌,「阿娘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