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古讲究名正言顺。
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世族勋贵之家,更是看重名分。
有长孙晟和高秋娘在,没有他们授权,儿子、媳妇擅自做主就是僭越。
所以,为长孙晟操办后事,如果高秋娘不说,继子们连提都不敢提。
一不小心,就可能犯了大忌,惹出一些非议来。
如今,有了高秋娘的授权,长孙无宪负责外院,甄氏负责内院,两人做事才算名正言顺。
------
将各自要做的事分派完,高秋娘看着长孙无逸和长孙无宪道:
「这几日,你父亲病床前,已离不开人。」
「我已让人把东西两厢收拾出来,你们与孩子,可以轮流侍疾,最后再尽些孝心。」
长孙无宪道:「床前尽孝、侍奉汤药,是儿孙应尽之责。」
接着,几人又商议了些急需准备的事情,方才各自返回住处。
------
第二日早上,观音婢喊上执棋、奉书,说是要到秀水阁去找四兄长孙无忌。
实际上,她是另有打算。
昨天,听高秋娘说李世民今天要离开长孙将军府。
观音婢心中着实有点不舍,想过去送送李世民。
经过两年多的相处,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观音婢被李世民身上,超群脱俗的魅力所打动,深深喜欢上这个大自己两岁的阿兄。
但这种感情,不同于男女之间的情爱,更多的是纯真的友情和兄妹之情。
观音婢觉得,李世民真的是与众不同。
他志向远大,处事洒脱,刻苦勤奋。
整个人散发出一股蓬勃向上的感染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
出了翰墨斋,沿澄心湖东边的卵石甬路向北,走不多远向右拐,就到了秀水阁门口。
看门的老仆见观音婢过来,赶快上来施礼问安。
观音婢也不让老仆进去通报,径直走向后院。
进了后院门,沿西边游廊到了正房。
婢女云舒正守在门口,见观音婢来了,叉手屈膝施礼问安,「三娘好。」
观音婢边走边问,「四兄在忙何事?」
云舒边说边将观音婢领进屋里,
「四郎君正在房中和李家二郎君说话。」
------
正房西间靠窗,放着一张几案,去城南庄园之前是李世民读书写字的地方。
眼下,李世民、长孙无忌和长孙鸿三兄弟,五个人正围坐在一起说话。
两年多来,几个人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已是情同手足。
临别之时,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观音婢见几人说得热闹,咯咯笑道:
「你们在说何事?连我过来也没人理会。」
长孙鸿、长孙湛和长孙渐三人,见是小姑姑来了,赶忙站起来行礼。
长孙无忌问道,「阿婢找我,是不是有事?」
观音婢带着调皮的语气,笑道:
「我才不是来找你呢,我是来看世民阿兄。」
说着也不客气,就坐在李世民对面。
------
转头看看长孙鸿三人还站着,拿出长辈的样子,吩咐,
「阿鸿,你们也坐吧。」
长孙湛嬉皮笑脸地揶揄观音婢,
「小姑姑,你把我的位子给占了。」
观音婢一看,还真是占了他的位子。
原来李世民靠窗,长孙无忌坐在西首,长孙渐坐在东首,
长孙鸿和长孙湛坐在李世民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