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翻页)
天子,才是真正的名存实亡,以后就想捣乱,也再无人肯听他的话。
不久后,司隶的刺史亲自前往洛阳城皇宫,将楚王的想法告之了汉献帝刘协。
刘协当时接过楚王承诺的折子后,顿时手都跟着颤抖了起来,他这可不是高兴的表现,而是一眼便看穿了里面隐藏的猫腻。
因为真如郭嘉所猜测的那般,刘备劝说汉献帝刘协,趁着楚国遭灾之时,民心浮动之际,可以拉拢民意,重塑天子之威。
虽然最终达不到接管楚国的目的,但是仍然会让百姓们,不会遗忘陛下才是天下共主。
有了民心所向,楚军的将士们才会心有所归,从而寻机重掌兵权,再兴大汉皇室。
刘备初时的劝说,并没有得到汉献帝的认同,他知道,只要有楚王活着的那一天,他这个皇帝只会是一个赋闲之人。
可是刘备却想要借着闹事的机会,好给自己寻找一个脱身的机会,他自然不会表露出真实意图。
这一点让郭嘉等人也没有猜测到,他反而以大义出发,以振兴汉室为借口,数次劝说之后,这才让刘协勉强同意了。
为了不给楚王以加害他们的借口,刘备让一些被剥夺田地的没落士族,充当先锋,四处向百姓们散布谣言。
这些士族们在灾年之际,也不过比普通百姓们好那么一点,自然是满脑子都是怨恨之意,便散出家丁,伪装成灾民,卖力的传播着。
可是楚国的百姓们,在楚王的数度救济下,又是开发水利,又是发放种子,仍然有部分人心中不满。
毕竟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给他们一百个好时,他们不记得,一旦安稳的日子被打破后,便转头破口大骂起来。
数个月后,谣言初见成效,很多楚国的百姓们,开始想起了天子的好,怀念起大汉统治时的日子。
正待汉献帝和刘备有些沾沾自喜时,楚王这份递上的折子,明为准备让权,实则让其背黑锅的方法。
顿时让这两个人脸黑了下来,可是不允的话,就会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民心,答应的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两个月又如何能到对方所言的那点。
“让旱情之州恢复降水,令水涝之地的江湖不在泛滥,雨水停歇,蝗虫锐减不再吞食秧苗。